教育的终极目的——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彭元;;高等教育本体价值的确证——一种基于生存论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2 龚孝华;;重建学校教育评价的价值基础——从“生活—需要”论到“生存—需要”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3 刘梓良;关于教育目的的理性反思及价值定位[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6期
4 宋宁娜;;学会生存·学会理解·学会领悟——对教育目的和现状的理解[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见兵;尹全军;黄晓慧;;我国高校课程理论研究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3期
2 马龙珠;;教育的终极目的——关注人的生存状态[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刘晓飞;林盟初;;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教育本意的追寻[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陈慧;刘济科;;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优化[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2期
5 单美贤;李艺;;技术教育化过程的基本规律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郑建英;;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新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侯小林;;教育评价关注点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2009年09期
8 郭红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独立价值论[J];煤炭高等教育;2009年03期
9 唐伦;董春;;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赵翠;;矛盾性:现代大学的本质属性——从大学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分析[J];文教资料;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理;论高校教学评估的教育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吕素珍;现实与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树培;珍视不可测量之物[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单美贤;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技术教育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田莉;校本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杜瑛;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范式转换及其协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康宏;高等教育评价标准的价值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向玲;人文视角的小学数学教育目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会松;教育目的:教育之目的与教育之作为目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罗凌斐;我国高等教育个体价值回归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孙磊;论教育爱[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崔春;高职大学生课余阅读现状及导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闫震普;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7 虞静东;职业中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D];苏州大学;2008年
8 彭盼;高校师范生教学实习发展性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欧阳叶;民族文化视野中教育目的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颖盾;论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贵华;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困境与大学学术“生态合理性”的确证[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2 赵婷婷,邬大光;大学批判精神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3 张曙光;价值论研究:问题与出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何宜伟,王石;从认识论到生存论——我国价值论研究理路转换的反思和展望[J];前沿;2004年08期
5 张斌贤;教育历史:本性迷失的过程——对教育发展的“另类”观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6 邹诗鹏;价值哲学的生存论建构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振航;;自由·教育·意识形态——简论本体论语境中教育的目的与手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张晶;;近三十年墨子教育思想研究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黄颖;;素质教育研究综述[J];华章;2011年18期
4 吴智;王栋;;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目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1期
5 翟娟;;中国音乐教育史学研究现状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2期
6 金卓;王晶;孔卫英;;生态价值研究综述[J];理论月刊;2011年09期
7 李姚矿;汤汇道;龙丹;;天使投资研究述评[J];学术界;2011年07期
8 瞿鸿雁;许远理;;父母元情绪理念研究综述[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9 赵辉;;国外工作价值观研究综述[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肖鹏;;浅析我国教育目的的道德性[J];知识经济;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耿昕;石金涛;;博弈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综述[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子燕;张晓春;;中医药对胃动素影响的研究概况[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卢雯玲;刘铜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消渴病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双旗;方显明;黄绍湘;;中医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近况[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5 梁宁;林启云;;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6 张庆文;李苹;;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状[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魏智慧;鲁智惠;;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研究近况[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熊丽辉;;《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法应用现状及展望[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振华;王玉蓉;;脂质体表面电荷的研究进展[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小红;周申立;张鑫;;构建土地发展权优化土地利用规划[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瑾;一条走廊也能达成教育目的[N];成都日报;2009年
2 中山大学EMBA教授、广东欧博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 曾伟;把人管好要管事为先[N];东莞日报;2011年
3 复旦大学 谢遐龄;中国道德体系需要终极目的理念[N];社会科学报;2001年
4 洪丹;法律终极目的何在?[N];南方日报;2008年
5 陈顺坤;夯实依法治国的基础[N];云南日报;2000年
6 东方证券 潘敏立;这轮跌势的终极目的何在?[N];上海证券报;2008年
7 新华社记者 孙杰 董峻;让“菜篮子”更绿些[N];人民日报;2002年
8 ;近期税收政策的走势综述[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9 深圳兰德;六月震荡 七月扬[N];中国经营报;2001年
10 姚尧;营销的终极目的是传递生活方式[N];中国工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惠淑;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目的需要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李明贞;穴位埋线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吴晓蓉;仪式中的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冯青来;文化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喜娟;美国综合高中发展危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洪伟;当代中国中小学纪律实践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崔德华;爱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龙藜;文化视野中的藏区小学与社区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赵崇乐;体育审美教育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叶;民族文化视野中教育目的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人性论认识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方建锋;论影响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主要原因[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鸽飞;20世纪下半叶美国中等教育目的的演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燕军;中美教育目的的取向之比较分析—个人、家庭、国家教育目的的视角及其整合[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会松;教育目的:教育之目的与教育之作为目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中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景霞;刍议教育中的惩罚[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倪国威;病理性瘢痕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2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542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