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模式研究——以宁夏盐池县为例

发布时间:2019-10-17 20:19
【摘要】:中国各级政府在农村基础教育以及针对贫困家庭儿童的基础教育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农村贫困地区的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要完成义务教育仍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金帮扶,对盐池县的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模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给予村民参与权有利于资助资金公平发放、采用教育券资助方式有利于保证资助资金有效用于教育。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基金】: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中国高等教育中参与式学习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为102009-001
【分类号】:G5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向小辉;通过教育券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云宝君;;中国农村牧区反贫困理论综述[J];北方经济;2006年10期

2 王碧玉;庞柏林;;中国农村反贫困指标评价新体系的构造[J];商业研究;2005年24期

3 高峰;韩学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4 牛廷立;庄天慧;;新世纪四川民族地区反贫困的绩效评价[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张航;赖景生;;新农村建设对西部农村反贫困的机遇与挑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赵大利;陈军;;湖北省1985-2005年度农村贫困程度测算及变动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期

7 熊文斌;熊舟;;美国乡村治理中农业互助组织的启示——以宜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王荣党;;农村贫困线的测度与优化[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3期

9 冯建军;;教育市场化与教育公正[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10 唐绍祥;;扶贫的机制设计与制度选择[J];经济地理;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维忠;新阶段新疆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翟彬;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甘肃农村扶贫资金投向及效益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吴国起;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4 靳拥军;重庆市农村科技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文棣;河西走廊民族社区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斯琴毕力格;内蒙古牧民增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颜廷武;中西部地区农户经济行为与农村反贫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8 王颖;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PPT(Pro-Poor Tourism)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9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雄;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论纲[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丽慧;探寻非经济因素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制约[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肖维那;中国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金升;西海固地区反贫困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田立军;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绩效评估[D];兰州大学;2011年

5 陈准;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农村贫困对象瞄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杨强;人力资本开发与新疆边境县(团)反贫困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7 张惠涛;农村扶贫政策实施绩效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张俊红;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脱贫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费丽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制度的经济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张丽文;林芝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探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申仁洪;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第32期广东教育沙龙综述[J];教育导刊;2002年23期

2 石中英;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J];人民教育;2002年12期

3 吴华;;转变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路径的意义——“教育券”的政策价值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镜德;朱秀杰;郭彦君;;关于农民工子女在迁入地接受完全义务教育机制的构建[J];人口与经济;2007年06期

2 温化民;郎平;;西部农村贫困学生个人教育成本与家庭经济负担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11期

3 ;为了明天,给你一张“教育券”[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9期

4 金东海;王爱兰;路宏;;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就学资助问题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1年02期

5 徐红;;教育公平视野下“流动借读生”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6期

6 夏焰,林群;推行教育券制度 保障流动学童接受义务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7 沈有禄;;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分析与价值分析——兼论“两免一补”政策及其改进[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8 金东海;师玉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贫困地区学生就学资助的关联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邓欢;万程;曾丽君;彭伟;;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8期

10 ;长兴“教育券”惠及数千学子[J];江南论坛;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纯槿;王红;;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的构想[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吴亚林;雷万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十年来的政策回顾与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朱凤强;;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两免一补”状况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玉红;;关于应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策略——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彦伯;;动态均衡: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可持续配置[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刘美玲;;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背景及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曾晓东;;“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公共利益空间的“重构”[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杨玉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均衡状况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杨金花;;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路径选择:日本的经验与启示[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任楠楠;;时代召唤: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基于江西省城乡中小学685份学生问卷调查[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雅琼;扶困助学义不容辞[N];中国财经报;2003年

2 福建省物价局 曹海伦;义务教育不妨试试“教育券”[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3 记者 章建潮;全国政协委员吴明熹建议:研究制定对贫困地区贫困学生进行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薛世君;用“教育券”化解随迁子女入学难[N];广州日报;2010年

5 记者陈璇 张苑;端平义务教育的“天平”[N];桂林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周飞 浙江省长兴县教育局局长 熊全龙;教育券,能否洋为“中用”?[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记者 赵正元;北京市对3.6万贫困学生减免义务教育费用[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特约记者 刘红祥;“教育券”资助困难学生效果良好 浙江省政协委员建议在全省推开[N];人民政协报;2003年

9 张奇志 柴骥程;教育券:让义务教育走进民办学校[N];中国税务报;2002年

10 本报评论员 李坚;“教育券”制度应为东莞借鉴[N];东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刘涛;美国择校政策的政治动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尚伦;建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吴红宇;农村劳动力迁移动机与制度冲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王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模式与选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干燕丹;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制度、责任与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先斌;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董玲玲;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蔡张喜;利益、失灵与均衡[D];安徽大学;2010年

5 侯娓娓;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呼娜;日本の义务教育にぉける特别活动に关する一考察[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伍红梅;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钟耿;县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吴海潮;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承丽;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地方政策选择[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0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550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8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