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青少年内疚、道德认同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01:27
【摘要】:对于个体而言,亲社会行为水平地提高可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对于社会而言,有利于社会的治安稳定。当人们处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中,体验到了不同程度的内疚时,接下来,他很有可能倾向于实施某种形式的亲社会行为。研究者通过各种手段对此进行了验证。与此同时,大部分研究者指出,道德认同这种个体内部特质对于亲社会行为发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研究一采用问卷的方法对初中一年级至大学一年级1822名青少年进行大范围施测,着重考察了作为典型高级情绪的内疚、带有特质属性的道德认同与亲社会行为倾向间的联系。最终分析结果显示,作为道德情绪,内疚能够显著性的正向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倾向水平。道德认同在内疚和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内疚不仅能够直接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发生作用,还能够通过道德认同这一特质间接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发生作用。在使用问卷法初步考察了内疚、道德认同与亲社会行为倾向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二采用实验的方法通过情绪启动的范式来操纵被试的内疚情绪,从行为层面上进一步考察内疚情绪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内疚情绪状态下,青少年在独裁者博弈游戏中会给予其任务搭档更多的代币。从补偿的方面来看,其亲社会行为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升。研究三通过同样的实验范式来探究诱发内疚情绪是否能够短暂的提升青少年的道德认同水平,继而提高其亲社会行为水平。结果显示,诱发短暂的内疚情绪不足以迅速提高个体的道德认同,继而使其亲社会行为水平得已提升。
【图文】:

亲社会行为,控制组


图 2 控制组、诱发组亲社会行为组内比较注:*表示 p<0.05 显著;**表示 p<0.01;***表示 p<0.001,下同。将诱发组与控制组进行组间对比发现(见图 3),诱发组被试给予其任务搭的代币数数量(M=6.88, SD=1.71)要显著高于控制组被试给予其任务搭档的代数量(M=5.31, SD=1.24),df=77,(t=4.87, p<0.001),d=0.49。诱发组被试留给自的代币数数量(M=3.12, SD=1.71)要显著少于控制组被试留给自己的代币数(M=4.69, SD=1.24),df=77,(t=-4.87, p<0.001),d=0.49。******

亲社会行为,控制组,组间


图 2 控制组、诱发组亲社会行为组内比较*表示 p<0.05 显著;**表示 p<0.01;***表示 p<0.001,下同。将诱发组与控制组进行组间对比发现(见图 3),诱发组被试给予其任务搭档代币数数量(M=6.88, SD=1.71)要显著高于控制组被试给予其任务搭档的代币量(M=5.31, SD=1.24),,df=77,(t=4.87, p<0.001),d=0.49。诱发组被试留给自己代币数数量(M=3.12, SD=1.71)要显著少于控制组被试留给自己的代币数量=4.69, SD=1.24),df=77,(t=-4.87, p<0.001),d=0.49。***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金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以张家口市部分高校为例[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2 韩红;梁丽玲;;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0年01期

3 朱止丰;白丽华;;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刘文雯;;农村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月刊;2018年07期

5 冯翠仙;李杨柳;;大学生父亲在位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J];校园心理;2019年01期

6 谢婧;郑春东;;钦佩感与群体关系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年06期

7 郑琳;孙妍;田悦;李伟;梁晓亮;;理工科大学生之间亲社会行为倾向差异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27期

8 宋洁;;公共德性教育意义探析——基于亲社会行为与公共德性的现实[J];当代教育科学;2019年04期

9 方建东;常保瑞;;怀旧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年03期

10 彭小平;田喜洲;郭小东;;组织中的亲社会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田;田丽丽;刘旺;闫昱如;张单单;周建华;;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和学校幸福感的关系: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和自尊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2 王子叶;张雪姣;刘拯豪;刘聪慧;;亲社会行为中的眼睛效应: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3 陈苏雨;卢家楣;;大学生奉献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生命意义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4 田思雨;张珊珊;张野;;小学高年级学生依恋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5 黄洁珂;廖江群;;生理寒冷体验和移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6 罗锂;付进;桂良;;感恩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7 徐语旃;于玲;张文献;陶婧;国露露;陈英敏;;初中生羞怯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共情的调节作用[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8 刘艳丽;陆桂芝;;共情在尴尬与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作用[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9 杨静;宋爽;侯庆红;项紫霓;张兴慧;罗玉晗;王耘;;小学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利他亲社会行为:负性生活事件、重要人际关系的影响[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5年

10 李幼穗;周坤;;3-6岁幼儿同情心及其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 陈钢;青少年网络亲社会行为呈现新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主持 云南大学教授 云南省政府督学 云南省高教学会常务副会长 省高教评估事务所所长 董云川 周宏;值得关注的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N];中国教育报;2016年

3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彭元 李爱梅;金钱概念启动降低亲社会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4 陈军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N];汕尾日报;2014年

5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孙卉;家庭因素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张庆鹏 黎洁 寇_g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眼中的亲社会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杜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富豪进入慈善榜做秀又何妨[N];北京科技报;2005年

8 昆明市云铜幼儿园 杨文蕊;幼儿园区角活动之我见[N];云南经济日报;2018年

9 李荔;李纾:弱者更合作[N];北京科技报;2010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 刘国芳 中央财经大学 辛自强;经济人信念破坏信任[N];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银莹;人际同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脑基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全海英;体育活动发展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朝阳;亲社会视频游戏影响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心理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罗俊;亲社会行为情境依赖性的检验[D];浙江大学;2015年

7 魏真瑜;博弈中的亲社会从众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8 熊猛;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特点、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周兴驰;状态猜疑及其在组织中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10 尹霞云;儿童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儿童的心理适应[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s

本文编号:2587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587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8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