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接受度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0 12:00
近年来,各类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在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受到重重阻碍。从技术接受的视角探究缘由,发现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愿不高,拒绝、抵触的情绪致使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用难以发挥,也制约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影响到教育变革的推进。因此,本研究以剖析教师接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因素为突破口,探讨增强教师使用意愿的可行方法,设计并制定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接受度的策略。通过分析教师技术接受的相关文献,首先明确了教师接受信息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对技术接受理论进行梳理总结,重点参考TAM与TTF的整合模型,构建了教师信息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体系模型,其中包括:主观规范、促成条件所构成的外部环境因素,相关经验、自我效能感、感知易用性与有用性所形成的使用者因素,以及技术特性、任务特性、任务与技术匹配所组成的技术因素。在此基础上,以各因素的作用方式为线索,提出“增强主观规范与促成作用来强化外部推动力”、“增强任务与技术匹配来促进技术整合”、“增强自我效能感与相关经验来提高自我认知”三大策略。且结合创新扩散、个人决策、营销策划等理论,对策略的具体举措进行细化阐述,以期发挥内部...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综述
1.2.1 教师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相关研究
1.2.2 教师接受信息技术的过程相关研究
1.2.3 教师对信息技术接受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1.2.4 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接受的相关对策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教师信息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教师信息技术接受度影响因素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2.1.1 技术接受的相关理论
2.1.2 TAM与 TTF整合模型的适用性
2.2 教师信息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体系模型建构
2.3 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2.3.1 从技术因素论影响作用
2.3.2 从外部环境论影响作用
2.3.3 从技术使用者论影响作用
3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接受度的策略设计
3.1 强化外部推动力,促进教师接受技术
3.1.1 传递技术价值形成主观规范,增强感知有用性
3.1.2 运用典型实例引起主观规范,突显技术易用性
3.1.3 优化技术接受环境,促成教师的易用性认知
3.1.4 建设教师共同体,加强学术组织的促成支持
3.2 关注技术的整合,强化任务与技术的匹配
3.2.1 任务驱动学习,优化技术的应用效果
3.2.2 利用发散思维,拓展技术的教学功能
3.3 提高自我认知,激发教师使用意愿
3.3.1 在探索体验中建立相关经验,刺激教师感知技术
3.3.2 依靠榜样示范强化自我效能,激励教师接受技术
3.3.3 制定实践计划培养教学自信,领会易用性与有用性
4 实施与效果检验
4.1 策略的实施过程
4.1.1 新技术简介
4.1.2 实施研究过程
4.2 干预策略的制定
4.2.1 创设有利外部条件
4.2.2 建立任务技术匹配
4.2.3 实践训练提升自我
4.3 策略的检验
4.3.1 问卷设计与试测
4.3.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4.3.3 访谈结果分析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教师信息技术接受度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整合视角下教师采纳新技术的影响因素体系研究[J]. 张立新,秦丹. 远程教育杂志. 2019(04)
[2]从工具理性到行为意义:教师与技术关系的重构[J]. 卓毅,肖伟. 当代教育科学. 2019(02)
[3]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农村教师同步课堂采纳与使用影响因素研究[J]. 卢强,左明章,原渊. 中国远程教育. 2018(07)
[4]高校教师混合式学习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创新扩散的视角[J]. 刘梅. 现代教育技术. 2018(02)
[5]高校教师教学大数据技术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清华“学堂在线”的调查[J]. 方旭,韩锡斌. 远程教育杂志. 2017(06)
[6]高校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接受度的实证研究——基于DTPB与TTF整合的视角[J]. 赵建民,张玲玉. 现代教育技术. 2017(10)
[7]TAM与SDT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使用意向之影响因素研究[J]. 赵呈领,周凤伶,蒋志辉,梁云真.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7(05)
[8]网络学习空间交互性、沉浸感对学生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J]. 朱珂.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2)
[9]近十年个人用户视角下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研究进展——基于2006年至2016年权威期刊/会议论文[J]. 盛东方. 情报科学. 2017(02)
[10]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意愿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以C市某高等职业学校为例[J]. 徐梅丹,薛辉,张一春. 中国远程教育. 2016(12)
博士论文
[1]技术扩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研究[D]. 雷励华.华中师范大学 2017
[2]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研究[D]. 孙建军.武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初中教师技术采纳意向影响因素研究[D]. 牛翠贤.东北师范大学 2018
[2]我国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D]. 张琳.山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27324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综述
1.2.1 教师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相关研究
1.2.2 教师接受信息技术的过程相关研究
1.2.3 教师对信息技术接受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1.2.4 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接受的相关对策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教师信息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教师信息技术接受度影响因素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2.1.1 技术接受的相关理论
2.1.2 TAM与 TTF整合模型的适用性
2.2 教师信息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体系模型建构
2.3 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2.3.1 从技术因素论影响作用
2.3.2 从外部环境论影响作用
2.3.3 从技术使用者论影响作用
3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接受度的策略设计
3.1 强化外部推动力,促进教师接受技术
3.1.1 传递技术价值形成主观规范,增强感知有用性
3.1.2 运用典型实例引起主观规范,突显技术易用性
3.1.3 优化技术接受环境,促成教师的易用性认知
3.1.4 建设教师共同体,加强学术组织的促成支持
3.2 关注技术的整合,强化任务与技术的匹配
3.2.1 任务驱动学习,优化技术的应用效果
3.2.2 利用发散思维,拓展技术的教学功能
3.3 提高自我认知,激发教师使用意愿
3.3.1 在探索体验中建立相关经验,刺激教师感知技术
3.3.2 依靠榜样示范强化自我效能,激励教师接受技术
3.3.3 制定实践计划培养教学自信,领会易用性与有用性
4 实施与效果检验
4.1 策略的实施过程
4.1.1 新技术简介
4.1.2 实施研究过程
4.2 干预策略的制定
4.2.1 创设有利外部条件
4.2.2 建立任务技术匹配
4.2.3 实践训练提升自我
4.3 策略的检验
4.3.1 问卷设计与试测
4.3.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4.3.3 访谈结果分析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教师信息技术接受度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整合视角下教师采纳新技术的影响因素体系研究[J]. 张立新,秦丹. 远程教育杂志. 2019(04)
[2]从工具理性到行为意义:教师与技术关系的重构[J]. 卓毅,肖伟. 当代教育科学. 2019(02)
[3]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农村教师同步课堂采纳与使用影响因素研究[J]. 卢强,左明章,原渊. 中国远程教育. 2018(07)
[4]高校教师混合式学习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创新扩散的视角[J]. 刘梅. 现代教育技术. 2018(02)
[5]高校教师教学大数据技术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清华“学堂在线”的调查[J]. 方旭,韩锡斌. 远程教育杂志. 2017(06)
[6]高校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接受度的实证研究——基于DTPB与TTF整合的视角[J]. 赵建民,张玲玉. 现代教育技术. 2017(10)
[7]TAM与SDT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使用意向之影响因素研究[J]. 赵呈领,周凤伶,蒋志辉,梁云真.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7(05)
[8]网络学习空间交互性、沉浸感对学生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J]. 朱珂.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2)
[9]近十年个人用户视角下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研究进展——基于2006年至2016年权威期刊/会议论文[J]. 盛东方. 情报科学. 2017(02)
[10]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意愿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以C市某高等职业学校为例[J]. 徐梅丹,薛辉,张一春. 中国远程教育. 2016(12)
博士论文
[1]技术扩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研究[D]. 雷励华.华中师范大学 2017
[2]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研究[D]. 孙建军.武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初中教师技术采纳意向影响因素研究[D]. 牛翠贤.东北师范大学 2018
[2]我国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D]. 张琳.山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27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027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