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标签对意外之财消费选择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12 03:59
心理账户,是个体头脑中的虚拟账户,表现为人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通过对财富从心理层面进行编码、记录、归类和评估的认知过程。自1980年Richard Thaler初步提出心理账户这一概念后,学者开始将研究目光转到心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领域,并展开研究。已有研究表明,人们在进行消费时会考虑财富的来源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消费方式,根据财富来源的不同把财富分为常规收入和意外收入,这种分类方式就是心理账户认知标签的体现。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经过努力和辛苦所得的金钱(常规收入)在消费时更加谨慎,而无需付出劳动的额外金钱(意外之财)则相反,人们更容易将意外之财用于享乐性消费。但2009年Levav和McGraw的研究发现,受消极情绪的影响人们对于意外之财的消费可能更谨慎并且可能出现享乐规避行为,他们用情绪标签来解释这一现象。财富在获得时会受到当时情境的影响,使这笔财富带上了某种情绪即贴上了相应的情绪标签,人们把情绪标签分为积极情绪标签和消极情绪标签。从2004年开始国内学者对心理账户进行了本土化研究,大多集中在认知标签方面。近几年人们开始探讨情绪标签的影响,但是研究内容多集中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这两大维度...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情绪标签组别和认知重评组别的交互作用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发现,对悲伤情绪的被试来说,采取认知重评策略
本文编号:3030222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情绪标签组别和认知重评组别的交互作用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发现,对悲伤情绪的被试来说,采取认知重评策略
本文编号:3030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03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