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施义务教育对农村女性收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21 10:27
国家富强,乡村振兴,根本在于发展教育。教育可以对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就业能力和社会地位方面产生重要作用,可以减少工资歧视、缩小性别工资差异、提升子女教育水平、提高社会地位等。自建国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但受制于城乡二元体制、传统观念、经济发展、生理客观差距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依然较为落后。随着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城乡居民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得到保证,农村居民的教育状况、综合能力、就业机会、收入水平都获得了很大改善。但与农村男性群体相比,农村女性群体在教育、就业、社保方面均面临着诸多困难,因此研究实施义务教育对农村女性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提升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分析。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我国农村女性群体教育与收入的前沿论文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发现目前学术界鲜有文献专门探讨我国农村女性教育与收入的关系,而且也缺少具体针对教育普及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其次,本文基于家庭投资行为的成本-收益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从理论层面对农村家庭子女教育的决策机制以及1986年义务教育法实施对农村女...
【文章来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相较于城市未成年女性,农村未成年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更高,而且农村女性接受更少的教育,其家庭效用更大,原因在于,一方面,可以减少家庭教育开支,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增加了家务劳动时间,家庭生产效用能够得以提高。因此,在家庭收入约束条件下学龄儿童的时间分配如图2-1所示,图(a)表示我国城市家庭,图(b)表示农村家庭,横轴表示家庭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的时间分配,除去生理需要时间,共分为闲暇时间l和家务劳动时间n以及学习时间s三个部分,纵轴表示家庭收入,AB、CD分别表示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的收入约束线,Ua、Ub分别表示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的无差异曲线。在城市家庭,父母双方均从事非农工作,工作时间地点较为固定,一般情况下具有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此外,对子女的教育更为重视,因此,城市家庭的学龄子女参与家务劳动时间n较少,挤占的时间多为闲暇时间l,其学习时间s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如图(a)所示,城市家庭的无差异曲线Ua与家庭收入约束线相切于a点,是家庭在既定资源约束条件下获得效用最大化的局部均衡点。
女性较之男性,通常从事家庭生产活动更多,一是由于生理原因,二是女性的市场工资率低于同类男性,即男孩接受教育的预期收入要高于女孩,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女孩家庭效用要大于男孩。与城市家庭相比,我国农村家庭更加偏好于生育多个子女,尤其是第一胎为女性时,该偏好将更加明显。因此,基于家庭收入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教育投资方式的假设,对于农村多子女的家庭来说,家庭行为更偏好于让男孩接受教育,女孩完成家庭生产活动。如图2-2所示,AF表示男孩女孩均入学情况下的家庭收入约束线,AE表示女孩未接受教育而男孩接受教育情况下的家庭收入约束线,U3、U4分别表示这两种情况下的家庭效用无差异曲线,在第一种情况下,若家庭中男孩女孩均接受教育,则家庭教育投资支出较多,且父母在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要完成家务劳动,当期家庭效用较低,此时,AF与U3相切于d点,达到局部均衡,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获得效用最大化;而在女孩未接受教育男孩接受教育的情况下,女孩可以替父母分担家务劳动,父母有更多时间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相对提高家庭收入,家庭收入约束线由AF移动为AE,而且女孩未入学还可以减少家庭教育开支,使家庭效用提高,此时,AE与U4相切于g点,达到均衡,家庭获得更高水平的效用最大化,因此,理性家庭会选择让男孩接受教育,女孩参与家务劳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家庭受到诸如“女子无才便是德”、“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封建落后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的现象十分明显,多数农村家庭更加倾向于对未成年男性进行教育投资,没有必要对未成年女性进行教育投资,尤其是在低收入家庭中,理性的家庭会选择以牺牲未成年女性的受教育权利为代价来保证对未成年男性的教育投资,使得家庭对男孩进行的教育投资相对挤占了对女孩的教育投资。而且大多农村女性也默认“贤妻良母”、“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家庭分工模式,农村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性,要承担更多的在家赡养父母、料理家务等职责,性别角色的差异导致家庭对未成年女性的教育投资意愿也随之降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 中国地质教育. 2019(04)
[2]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收益率的测算及性别差异分析——以甘肃15个贫困村为例[J]. 张永丽,徐腊梅. 调研世界. 2019(02)
[3]人力资本、家庭禀赋、就业选择与农户贫困——基于甘肃省贫困村的实证分析[J]. 关爱萍,刘可欣. 西部论坛. 2019(01)
[4]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收益率的性别差异——基于PSM模型的计量分析[J]. 张永丽,李青原,郭世慧. 中国农村经济. 2018(09)
[5]教育、户籍转换与城乡教育收益率差异[J]. 赵西亮. 经济研究. 2017(12)
[6]基于广义加性分位数回归的基金经理选股与择时能力评价[J]. 许启发,侯奇华,蒋翠侠. 财会月刊. 2017(35)
[7]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能够缩小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差距吗?[J]. 方超,黄斌. 教育与经济. 2017(04)
[8]城乡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差距——一个分阶段的考察[J]. 曹黎娟,颜孝坤. 复旦教育论坛. 2016(05)
[9]收入差距分化、城市化发展与教育收益率——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J]. 黄静,王周伟,杜永康. 教育与经济. 2015(06)
[10]教育扩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文革期间的农村教育扩张政策为例[J]. 杨娟,高曼.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本文编号:3240513
【文章来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相较于城市未成年女性,农村未成年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更高,而且农村女性接受更少的教育,其家庭效用更大,原因在于,一方面,可以减少家庭教育开支,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增加了家务劳动时间,家庭生产效用能够得以提高。因此,在家庭收入约束条件下学龄儿童的时间分配如图2-1所示,图(a)表示我国城市家庭,图(b)表示农村家庭,横轴表示家庭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的时间分配,除去生理需要时间,共分为闲暇时间l和家务劳动时间n以及学习时间s三个部分,纵轴表示家庭收入,AB、CD分别表示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的收入约束线,Ua、Ub分别表示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的无差异曲线。在城市家庭,父母双方均从事非农工作,工作时间地点较为固定,一般情况下具有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此外,对子女的教育更为重视,因此,城市家庭的学龄子女参与家务劳动时间n较少,挤占的时间多为闲暇时间l,其学习时间s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如图(a)所示,城市家庭的无差异曲线Ua与家庭收入约束线相切于a点,是家庭在既定资源约束条件下获得效用最大化的局部均衡点。
女性较之男性,通常从事家庭生产活动更多,一是由于生理原因,二是女性的市场工资率低于同类男性,即男孩接受教育的预期收入要高于女孩,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女孩家庭效用要大于男孩。与城市家庭相比,我国农村家庭更加偏好于生育多个子女,尤其是第一胎为女性时,该偏好将更加明显。因此,基于家庭收入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教育投资方式的假设,对于农村多子女的家庭来说,家庭行为更偏好于让男孩接受教育,女孩完成家庭生产活动。如图2-2所示,AF表示男孩女孩均入学情况下的家庭收入约束线,AE表示女孩未接受教育而男孩接受教育情况下的家庭收入约束线,U3、U4分别表示这两种情况下的家庭效用无差异曲线,在第一种情况下,若家庭中男孩女孩均接受教育,则家庭教育投资支出较多,且父母在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要完成家务劳动,当期家庭效用较低,此时,AF与U3相切于d点,达到局部均衡,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获得效用最大化;而在女孩未接受教育男孩接受教育的情况下,女孩可以替父母分担家务劳动,父母有更多时间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相对提高家庭收入,家庭收入约束线由AF移动为AE,而且女孩未入学还可以减少家庭教育开支,使家庭效用提高,此时,AE与U4相切于g点,达到均衡,家庭获得更高水平的效用最大化,因此,理性家庭会选择让男孩接受教育,女孩参与家务劳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家庭受到诸如“女子无才便是德”、“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封建落后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的现象十分明显,多数农村家庭更加倾向于对未成年男性进行教育投资,没有必要对未成年女性进行教育投资,尤其是在低收入家庭中,理性的家庭会选择以牺牲未成年女性的受教育权利为代价来保证对未成年男性的教育投资,使得家庭对男孩进行的教育投资相对挤占了对女孩的教育投资。而且大多农村女性也默认“贤妻良母”、“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家庭分工模式,农村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性,要承担更多的在家赡养父母、料理家务等职责,性别角色的差异导致家庭对未成年女性的教育投资意愿也随之降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 中国地质教育. 2019(04)
[2]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收益率的测算及性别差异分析——以甘肃15个贫困村为例[J]. 张永丽,徐腊梅. 调研世界. 2019(02)
[3]人力资本、家庭禀赋、就业选择与农户贫困——基于甘肃省贫困村的实证分析[J]. 关爱萍,刘可欣. 西部论坛. 2019(01)
[4]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收益率的性别差异——基于PSM模型的计量分析[J]. 张永丽,李青原,郭世慧. 中国农村经济. 2018(09)
[5]教育、户籍转换与城乡教育收益率差异[J]. 赵西亮. 经济研究. 2017(12)
[6]基于广义加性分位数回归的基金经理选股与择时能力评价[J]. 许启发,侯奇华,蒋翠侠. 财会月刊. 2017(35)
[7]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能够缩小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差距吗?[J]. 方超,黄斌. 教育与经济. 2017(04)
[8]城乡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差距——一个分阶段的考察[J]. 曹黎娟,颜孝坤. 复旦教育论坛. 2016(05)
[9]收入差距分化、城市化发展与教育收益率——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J]. 黄静,王周伟,杜永康. 教育与经济. 2015(06)
[10]教育扩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文革期间的农村教育扩张政策为例[J]. 杨娟,高曼.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本文编号:3240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24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