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校本研修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2 17:43
目前,国家教育部为了提高在职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出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采用了多层次多种类的培训形式。但是教师培训的时空局限性和不能因材施教的问题仍然未能解决。校本研修一方面对于不同学校教师而言比其他教师培训形式更具有内容和形式上的针对性,另一方面由于组织学习机制不完善,妨碍了校本研修的深入进行。本文研究目的有以下几点:(1)调查学校组织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知识管理情况。找出以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理论建构教师校本研修模型的现实依据。(2)通过理论梳理,阐述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校本研修相关理论。(3)建构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校本研修模型。论文属于质的研究。在绪论中陈述现阶段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以及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文献综述,展示在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方面研究的理论背景。通过在实践和调研中收集的资料,提出现阶段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通过调查问卷、实地参观、深度访谈的方法,调查涪陵十四中学学校环境中学习型组织形成条件及组织学习情况。在理论综述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教师校本研修模型,并通过访谈对模型提出修改意见,进而对于理论研究和校本研修实践进行反...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知识阶层图
上所需要的技术之间的差距,然后思考如何从外部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一旦确定公司有能力落差,可以考察的外部知识来源如图:图2一5外部知识来源资料来源:Leonard一Barton,1998, WelIsparingof know1edge一 bu11d1ngandSustaining theSourcesofInnovation4.Nonaka Nonaka(2000)提出一个广义的知识管理。它涵盖四大模块:(l)目的、课题;(2)知识创造过程;(3)知识资产活用;(4)价值。其间的关联性可由下列六步骤解释:(l)知识资产的开发、调试、维持:对于成为企业关键的知识资产进行解析、体系化及分类。不足的资产由外部获取,以知识资产为基础而产生那某种程度的价值。把握住对企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继承与超越: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J]. 王祖琴.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10)
[2]教师成长记录袋校本研修机制浅述[J]. 李天民,张明淑.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6(04)
[3]信息技术环境中校本研修模式初探[J]. 刘英琦.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6(08)
[4]夯实信息化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 王玉良. 信息技术教育. 2006(07)
[5]教师隐性知识的共享:校本教研的新视角[J]. 景洪春. 中小学管理. 2006(04)
[6]专业化背景下教师校本研修模式的适用性[J]. 于海英,黄传香.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7]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习与学习文化的重建[J]. 胡庆芳. 上海教育科研. 2005(03)
[8]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问题省思[J]. 宋德如. 电化教育研究. 2004(02)
[9]甘肃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研究[J]. 郭绍青,姚军,李晶. 电化教育研究. 2003(04)
[10]美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动态及其启示[J]. 张倩苇,张敏. 比较教育研究. 2003(04)
博士论文
[1]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学习型组织模式研究[D]. 张倩.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高中学校校本研修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阮瑾怡.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43265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知识阶层图
上所需要的技术之间的差距,然后思考如何从外部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一旦确定公司有能力落差,可以考察的外部知识来源如图:图2一5外部知识来源资料来源:Leonard一Barton,1998, WelIsparingof know1edge一 bu11d1ngandSustaining theSourcesofInnovation4.Nonaka Nonaka(2000)提出一个广义的知识管理。它涵盖四大模块:(l)目的、课题;(2)知识创造过程;(3)知识资产活用;(4)价值。其间的关联性可由下列六步骤解释:(l)知识资产的开发、调试、维持:对于成为企业关键的知识资产进行解析、体系化及分类。不足的资产由外部获取,以知识资产为基础而产生那某种程度的价值。把握住对企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继承与超越: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J]. 王祖琴.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10)
[2]教师成长记录袋校本研修机制浅述[J]. 李天民,张明淑.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6(04)
[3]信息技术环境中校本研修模式初探[J]. 刘英琦.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6(08)
[4]夯实信息化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 王玉良. 信息技术教育. 2006(07)
[5]教师隐性知识的共享:校本教研的新视角[J]. 景洪春. 中小学管理. 2006(04)
[6]专业化背景下教师校本研修模式的适用性[J]. 于海英,黄传香.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7]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习与学习文化的重建[J]. 胡庆芳. 上海教育科研. 2005(03)
[8]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问题省思[J]. 宋德如. 电化教育研究. 2004(02)
[9]甘肃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研究[J]. 郭绍青,姚军,李晶. 电化教育研究. 2003(04)
[10]美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动态及其启示[J]. 张倩苇,张敏. 比较教育研究. 2003(04)
博士论文
[1]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学习型组织模式研究[D]. 张倩.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高中学校校本研修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阮瑾怡.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43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24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