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原则视角下的坦桑尼亚扫盲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6 18:01
鉴于发达国家的成人识字率已接近100%,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成人识字率仅为65%,扫盲教育已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必然且紧迫的历史任务。其发展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非洲教育事业的成败,甚至国家长远发展的成败。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否实施切实有效的扫盲教育方案尤为关键。坦桑尼亚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是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坦桑尼亚一波三折的扫盲发展历程,新中国的扫盲教育虽然起步低,但是波动少。无论政策制定还是实际结果,都表现出持续、稳定的特点,而且文盲减少规模和文盲率减少幅度都是举世瞩目。这种反差何以出现?回答这个问题,有助于中国扫盲教育智慧的世界分享,有助于中外特别是中坦人文交流。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试图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坦桑尼亚扫盲教育各阶段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研究发现,坦桑尼亚扫盲教育一波三折的发展之路,本质上是坦桑尼亚对独立自主发展原则的践行与背离长期相互博弈的过程。坦桑尼亚1961年独立后,在尼雷尔政府管理下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实施了近30年的教育国有化政策。通过坦桑尼亚本国自身的努力,政府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支持下的全国大规模扫盲运动,制定...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坦桑尼亚独立后成人识字率变化情况
二、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践:尼雷尔时期坦桑尼亚的扫盲教育(1961-1986年)34而尼雷尔政府对成人教育(包括扫盲)的一种极度强烈的政治意愿,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战略选择。首先,尼雷尔政府时期,虽然扫盲工作高速前进,但是由于政策盲目激进,逐渐脱离国情,导致不可持续。当时坦桑尼亚的基本国情是,虽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但国内总体经济水平低下。在公平和效率的权衡中,《阿鲁沙宣言》强调“确保基本的社会服务公平地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而对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来说,公平很重要,但发展应为第一任务,将社会公平凌驾于国家发展效率之上的决策是不明智的。虽然这一阶段坦桑国内出现了扫盲奇迹,但很快在1980年代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教育系统也随之崩溃。其次,这一时期,坦桑尼亚过度重视小学教育,所颁布的《为促进自力更生的教育》强调小学负有独立使命,并不是以升学为目的,而是毕业后面向农村生产和生活,所以小学教育又被称为“终点教育”。但是非洲人早已将接受教育看作是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途径。一旦升学无望,就会选择早早辍学。①因此,坦桑尼亚在普及初等教育(小学毛入学率接近100%)的光环下一直存在净入学率持续倒退的危机,学龄人口普及小学教育的目标远远没有实现(参见图2-1)。相应地,也就一直持续存在大量新文盲产生的隐患。图2-1坦桑尼亚小学净入学率最后,坦桑尼亚在实现全面扫盲的过程中,忽视了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均衡发展。尼雷尔时期,坦桑尼亚政府过度重视小学教育及扫盲教育,导致国内的基础教育(包含扫盲教育)与其他教育阶段发展比例失衡。从表2-4可以看出,坦①刘艳.后殖民时代非洲教育改革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2:64.
三、独立自主原则的背离:后尼雷尔时期坦桑尼亚的扫盲教育(1987-1999年)42(2)文盲人口剧增事实表明,这一时期坦桑尼亚政府效仿西方教育模式所实行的小学学费“成本分担”政策的改革并不成功,没能有效扭转1980年代以来教育衰退的局面,反而教育状况越来越差,以至于整个90年代,坦桑尼亚的小学入学率一直下降。(参见图3-1)。图3-1坦桑尼亚20世纪90年代的小学毛入学率变化情况数据来源:TheWorldBank.Schoolenrollment,primary(%ofgross)[EB/OL].[2019-08-08].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E.PRM.ENRR?locations=TZ.由上图可以看出,自政策实施以来,小学毛入学率逐年下滑,说明大量适龄儿童因为无法承担学费而放弃进入学校学习。小学入学率的不断下降直接导致大量文盲的激增,这使得坦桑尼亚扫盲教育面临极大的压力,加剧了扫盲教育的难度,影响了扫盲教育的发展。(3)扫盲目标的改变这一阶段,坦桑尼亚由原先尼雷尔政府时期的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扫盲教育所承载的政治功能也逐渐淡化。姆维尼当选坦桑尼亚总统后将国家发展方针调整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同于尼雷尔乌贾马社会主义时期以政治意识为驱动力的教育改革,这一阶段的教育改革主要以经济改革为背景,因而教育的发展重点着眼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而不是政治上的目标。①虽然坦桑尼亚政府在这一阶段并没有制定专门性的扫盲政策,但是从宏观政策文件中所涉及扫盲的部分还是可以窥探出扫盲教育功能的一些变化,即更加致力于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例如,《教育与培训政策》中明确提出坦桑尼亚的成人教育①李建忠.坦桑尼亚教育改革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1994:4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优先: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而作[J]. 袁振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4)
[2]扫盲教育:逐渐走向时代终结?——基于联合国《阅读过去,书写未来——扫盲五十年》的思考[J]. 欧阳忠明,黄慧.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8(02)
[3]本土化视野下的坦桑尼亚教学语言问题[J]. 李丹. 西亚非洲. 2017(03)
[4]终身教育时代成人教育发展研究[J]. 蔡群青,夏海鹰. 成人教育. 2016(07)
[5]非洲大陆教育战略(2016-2025年)[J]. 张力玮. 世界教育信息. 2016(12)
[6]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扫盲教育的推行与实践——以速成识字法为中心的考察[J]. 马云.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03)
[7]中国扫盲工作的成就与经验[J]. 高书国. 基础教育参考. 2014(07)
[8]撒哈拉以南非洲成人与青年识字情况研究——基于教科文组织相关报告的数据分析[J]. 陈明昆,梁帅. 世界教育信息. 2014(01)
[9]非洲成人扫盲培训成效分析——以乌干达成人功能性读写能力培训项目为例[J]. 戈君宇. 世界教育信息. 2013(04)
[10]我国农村功能扫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张立军,孙玲.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03)
博士论文
[1]尼雷尔与坦桑尼亚国家建构研究[D]. 王磊.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中国扫盲教育的转型研究[D]. 叶剑.西南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新中国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 杨小燕.西南大学 2012
[2]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D]. 邢秀兰.中共中央党校 2007
本文编号:3364704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坦桑尼亚独立后成人识字率变化情况
二、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践:尼雷尔时期坦桑尼亚的扫盲教育(1961-1986年)34而尼雷尔政府对成人教育(包括扫盲)的一种极度强烈的政治意愿,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战略选择。首先,尼雷尔政府时期,虽然扫盲工作高速前进,但是由于政策盲目激进,逐渐脱离国情,导致不可持续。当时坦桑尼亚的基本国情是,虽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但国内总体经济水平低下。在公平和效率的权衡中,《阿鲁沙宣言》强调“确保基本的社会服务公平地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而对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来说,公平很重要,但发展应为第一任务,将社会公平凌驾于国家发展效率之上的决策是不明智的。虽然这一阶段坦桑国内出现了扫盲奇迹,但很快在1980年代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教育系统也随之崩溃。其次,这一时期,坦桑尼亚过度重视小学教育,所颁布的《为促进自力更生的教育》强调小学负有独立使命,并不是以升学为目的,而是毕业后面向农村生产和生活,所以小学教育又被称为“终点教育”。但是非洲人早已将接受教育看作是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途径。一旦升学无望,就会选择早早辍学。①因此,坦桑尼亚在普及初等教育(小学毛入学率接近100%)的光环下一直存在净入学率持续倒退的危机,学龄人口普及小学教育的目标远远没有实现(参见图2-1)。相应地,也就一直持续存在大量新文盲产生的隐患。图2-1坦桑尼亚小学净入学率最后,坦桑尼亚在实现全面扫盲的过程中,忽视了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均衡发展。尼雷尔时期,坦桑尼亚政府过度重视小学教育及扫盲教育,导致国内的基础教育(包含扫盲教育)与其他教育阶段发展比例失衡。从表2-4可以看出,坦①刘艳.后殖民时代非洲教育改革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2:64.
三、独立自主原则的背离:后尼雷尔时期坦桑尼亚的扫盲教育(1987-1999年)42(2)文盲人口剧增事实表明,这一时期坦桑尼亚政府效仿西方教育模式所实行的小学学费“成本分担”政策的改革并不成功,没能有效扭转1980年代以来教育衰退的局面,反而教育状况越来越差,以至于整个90年代,坦桑尼亚的小学入学率一直下降。(参见图3-1)。图3-1坦桑尼亚20世纪90年代的小学毛入学率变化情况数据来源:TheWorldBank.Schoolenrollment,primary(%ofgross)[EB/OL].[2019-08-08].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E.PRM.ENRR?locations=TZ.由上图可以看出,自政策实施以来,小学毛入学率逐年下滑,说明大量适龄儿童因为无法承担学费而放弃进入学校学习。小学入学率的不断下降直接导致大量文盲的激增,这使得坦桑尼亚扫盲教育面临极大的压力,加剧了扫盲教育的难度,影响了扫盲教育的发展。(3)扫盲目标的改变这一阶段,坦桑尼亚由原先尼雷尔政府时期的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扫盲教育所承载的政治功能也逐渐淡化。姆维尼当选坦桑尼亚总统后将国家发展方针调整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同于尼雷尔乌贾马社会主义时期以政治意识为驱动力的教育改革,这一阶段的教育改革主要以经济改革为背景,因而教育的发展重点着眼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而不是政治上的目标。①虽然坦桑尼亚政府在这一阶段并没有制定专门性的扫盲政策,但是从宏观政策文件中所涉及扫盲的部分还是可以窥探出扫盲教育功能的一些变化,即更加致力于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例如,《教育与培训政策》中明确提出坦桑尼亚的成人教育①李建忠.坦桑尼亚教育改革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1994:4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优先: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而作[J]. 袁振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4)
[2]扫盲教育:逐渐走向时代终结?——基于联合国《阅读过去,书写未来——扫盲五十年》的思考[J]. 欧阳忠明,黄慧.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8(02)
[3]本土化视野下的坦桑尼亚教学语言问题[J]. 李丹. 西亚非洲. 2017(03)
[4]终身教育时代成人教育发展研究[J]. 蔡群青,夏海鹰. 成人教育. 2016(07)
[5]非洲大陆教育战略(2016-2025年)[J]. 张力玮. 世界教育信息. 2016(12)
[6]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扫盲教育的推行与实践——以速成识字法为中心的考察[J]. 马云.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03)
[7]中国扫盲工作的成就与经验[J]. 高书国. 基础教育参考. 2014(07)
[8]撒哈拉以南非洲成人与青年识字情况研究——基于教科文组织相关报告的数据分析[J]. 陈明昆,梁帅. 世界教育信息. 2014(01)
[9]非洲成人扫盲培训成效分析——以乌干达成人功能性读写能力培训项目为例[J]. 戈君宇. 世界教育信息. 2013(04)
[10]我国农村功能扫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张立军,孙玲.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03)
博士论文
[1]尼雷尔与坦桑尼亚国家建构研究[D]. 王磊.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中国扫盲教育的转型研究[D]. 叶剑.西南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新中国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 杨小燕.西南大学 2012
[2]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D]. 邢秀兰.中共中央党校 2007
本文编号:3364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364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