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河北省普通高校心理特情学生运动干预方案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1 14:28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人类心理问题的不断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甚至会导致罹患各类疾病,而高校学生处于脱离家庭和高压学习的环境中,无法合理调节各种人际关系,便会导致心理问题的持续演化,最终成为“心理特情学生”。现阶段的高校“心理特情学生”已成为具有一定基数的特殊群体,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弱点和重难点,“心理特情学生”症状的改善对于高校稳定工作和学生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进行研究;通过专家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河北省普通高校“心理特情学生”的基本现状,以及他们对运动的兴趣;通过归纳整理文献资料选择科学的设计原则和理论基础去制定出运动干预方案,并对干预方案的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近年河北省“心理特情学生”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具有极大的恢复需求。同时体育运动也被高校“心理特情学生”所普遍喜爱,是开展运动干预的重要前提。2本研究以安全性、科学性、针对性、需要性和可行性作为运动干预方案的设计原则;以运动训练学、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原理作为理论依据,同时结合多名专家意见,设计了运动干预方案。方案的...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河北省普通高校心理特情学生运动干预方案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心理特情学生”心理问题统计图(2013-2019)

统计图,心理,心理问题,张家口


20年至2019年“心理特情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了统计,结果可知,虽然两所学校“心理特情学生”高发的心理问题虽不一致,但也属于在某一两项问题较为严重的同时,伴有数项其他问题一起出现的情况,如图3所示。3.1.4高校“心理特情学生”对参与运动的喜爱程度的分析在对高校“心理特情学生”采取运动干预手段之前,首先要了解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和接受程度,如果他们对参与体育运动运动不感兴趣或抵触,就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身体反应和心理抗拒,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配合性降低,进而不利于他们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故笔者从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沧州师范学院、廊坊师范学院、张家口北方学院6所高校各抽取了20名、共120名“心理特情学生”进行了参与体育运动喜爱程度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表3关于“心理特情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喜爱程度的调查(N=120)通过表3的数据可知,大多数“心理特情学生”是较为喜爱参与体育运动的,对参与体育运动不排斥,这是运用运动手段进行心理问题干预的必要前提。3.1.5高校“心理特情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的分析喜爱的程度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非常喜爱3630比较喜爱4941一般1916不喜欢119无所谓54图3张家口北方学院“心理特情学生”心理问题统计图(2013-2019)

对比图,实验组,总分,对比图


35第三,由于实验对象为“心理特情学生”群体,因此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要做及时的到沟通和反馈[37]。第四,需要提前告知受试者,运动前一小时适当补充碳水,穿着宽松合身的训练服装进行运动,每一次运动实验结束之后,要缓慢停止,做肌肉拉伸运动。第五,本次运动的干预方案,是在专业教师以及相关心理专家的指导下,配合大量国内外文献支持制定的,运动干预方案不仅结合了受试者的运动兴趣,还在试验开始前期进行了针对实验组受试者进行的体质测试,以确定设计的运动方案能够完成。3.4运动干预方案的效果分析3.4.1分组主效应、测试主效应及交互效应经过12周的运动干预实验之后,笔者使用spss22.0对问卷结果进行2(实验组、对照组)*3(前测、中测、后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分组主效应显著,F(1,58)=4.314,P=0.045;测试主效应显著,F(1,58)=52.5,P=0.000;交互作用显著F(1,58)=70.13,P=0.000。3.4.2总均分分数差异的变化情况3.4.2.1实验组与对照组前、中、后测总均分的变化趋势经过12周的运动干预实验之后,笔者使用spss22.0进行2(实验组、对照组)*3(前测、中测、后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根据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中、后测的总均分得分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实验组前、中、后测总均分下降趋势明显;对照组前、中、后测变化不明显。图4实验组与对照组前、中、后测总分对比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新生SCL-90心理测评研究——以某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17级新生为例[J]. 孟健男,司维,邵杰.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9(04)
[2]基于SCL-90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李亚彤,曾碧.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3]三类运动干预法对男大学生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作用[J]. 毛雪晨.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8(05)
[4]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其解决途径研究[J]. 陈俊耀,陈啟钊,黄飞扬,黄锐滨.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8(07)
[5]促进广西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运动干预研究[J]. 杨巧英.  当代体育科技. 2018(09)
[6]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体育干预手段探究[J]. 王海潮.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7]高校“特情学生”动态分类分级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 王平,王永辉.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8]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及预防策略[J]. 陈晓伟.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2)
[9]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构建及其发展特点[J]. 周爽,韦伟.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1)
[10]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的应用[J]. 肖克凡,董广新.  体育师友. 2015(03)

硕士论文
[1]大学生心理压力、A型人格、心理资本与心理压力反应的关系研究[D]. 赵颖莹.福建师范大学 2017
[2]大众健美操对中年女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 宋文佳.东北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77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377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a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