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反思: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关键词:多层次反思: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反思成为了教师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机制。文章对如何运用反思循环模式帮助新教师在不同层次上对他们所遭遇的实际情境进行反思,培养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能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并完善其专业发展进行了探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教师教育 专业发展 反思 多层次反思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反思(reflection)是一个哲学概念,近年来,成为了教师教育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反思过程常常被人们描述成一个循环的过程,其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Wallace(199l)认为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而教学实践与循环反思相互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叶平,邝伟乐;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J];教育科学;2002年06期
2 高翔,王蔷;反思性教学:促进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教学;2003年02期
3 甘正东;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界;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小美;教师发展及其对外语专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宋莉;;反思性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角色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王君芳;;中学英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4 李星亮;吴玉新;;反思性教学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探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李_";;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及其实现方式[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于兰;论外语师资培养与反思性教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4期
7 张草霞;;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3期
8 赵李明;;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8期
9 李军;;反思型教师——外语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2期
10 杨洋;;高中英语教师如何看待自身的“素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东云;;信息技术支持的反思性外语教学[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中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栋;大学外语教师认知研究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张妲;教师的观念与外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陈列;中学教师知识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于兰;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家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芮燕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张蔚磊;大学英语教师绩效评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四霞;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环境下教师效能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晓维;高职英语反思性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翠英;广西在职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构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宁娟;教师自我成长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彭小凡;反思式外语教师培训的效果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瑞毡;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形成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许宏鉴;网络对外汉语教师的评价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8 孔彩芳;广西区在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反思的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范延妮;基于需求分析的机辅语言教学课程:教师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尚金鹏;校本教学研究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立明;隋铭才;;国外外语教学文献述评——当今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三大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1996年04期
2 张颖;王蔷;;师资培养模式与教师素质——我国师范大学/学院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反思[J];国外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3 吴宗杰,晏小萍;从IATEFL年会看英语教学走向[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4期
4 魏立明,隋铭才,何梅蓉;从语言到教育:九十年代外语教学发展的走向——兼论在我国确立外语教育学学科地位的必要性[J];外语界;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四霞;;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概述[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樊宝生;程学文;;试析我国教师职后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王宾;;浅析新课改下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J];考试周刊;2009年29期
4 马兰;刘秀云;;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外语教师的教育和科学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0年15期
5 韩春兰;;默会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J];滨州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唐泽静;陈旭远;;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姜勇;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后现代转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8 郭世安;;对教师培训者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周月朗;;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缺失与重建[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10 周迪;;校本培训在提高教师培训效益突出学校特色中的优势[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开创我市教师教育工作的新局面[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3 龚志武;;教师教育空间模式的转型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4 黄道鸣;苏咏梅;肖化;张军朋;;内地与香港科学教师职前专业发展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吕春菊;薛瑞香;;爱的真诚中[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6 郑国庆;;教师教育,地方师范院校面临全新的挑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7 夏俊;;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历史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姚建国;;立足国情 放眼未来 尽快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教育制度[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旭东;崔瑞海;孔令伟;宁凯;;教师专业化视阈下的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10 杨红萍;;课例研究:数学教师教育实践模式——来自日本与美国的启示[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卫平 编译;美国呼吁提高教师教育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记者 张婷;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马朝宏;老师的希望在老师的老师那里[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徐辉 季诚钧;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现实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5 河北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课题组河北师大 徐莉;走出“小师范”的圈子,,走“大教师教育”道路[N];光明日报;2004年
6 碧特瑞丝·阿瓦勒斯;怎样培养21世纪的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安徽省怀远县实验小学 邵志武;新形势下的教师教育[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8 游海;推进教育创新 发展教师教育[N];江西日报;2004年
9 刘亚辉邋本报记者 刘昆;坚持教师教育本色[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本版编辑邋商报实习记者 王晨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育分社社长 刘立德 北京大学出版社教育出版中心主任 周雁翎 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师教育用书编辑室主任 杨晓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师教育部编辑 石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 吴法源 李松;教师教育用书 多方求解愿景[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涛;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中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宋会君;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7 张波;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实体性知识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慧文;变革中的教师教育范式:海峡两岸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岩;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卫红;陇南市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现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晓玉;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廖肇银;教育期刊:学习型社会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阮阳;生态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李艳荣;基于专业发展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朱志娟;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秦大禹;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蕙霞;基于问题解决的自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郭艳;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多层次反思: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1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01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