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课程理论对新课程改革意义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06:14
本文关键词:杜威课程理论对新课程改革意义的研究
【摘要】: 一个伟大的思想,不会因为时间的久远而显得黯淡无光,正相反,它会因为时间的累积而日渐显现出它的出众之处。杜威的课程理论也是如此。在热血澎湃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杜威的课程理论曾经指引着一代中国教育工作者前进的方向。今天,当我们又开始教育新一轮征程──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称新课程改革)时,我们仍然感觉到了杜威课程理论的价值。杜威对传统课程的深刻批判,提出了富有想象力的解决方案──以新"三中心"(儿童、经验、活动)代替了传统的"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在某种程度上与新课程改革的追求有所契合。本文试图通过对杜威课程理论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进行分析,找出杜威课程理论的特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杜威 课程理论 新课程改革 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23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6
- 序言6-8
- 第1章 杜威的课程理论8-16
- 1.1 关于课程8
- 1.2 杜威课程理论的基础8-10
- 1.2.1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8-9
- 1.2.2 教育即生长9
- 1.2.3 教育即生活9-10
- 1.2.4 学校即社会10
- 1.3 杜威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10-16
- 1.3.1 杜威对传统课程的批判10-11
- 1.3.2 杜威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11-16
- 第2章 对杜威课程理论的评价16-20
- 2.1 杜威课程理论的特点16-17
- 2.2 杜威课程理论的不足17-20
- 第3章 杜威课程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20-25
- 3.1 新课程改革的原因和主要内容20-21
- 3.1.1 新课程改革的原因20
- 3.1.2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20-21
- 3.2 杜威课程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21-23
- 3.2.1 课程观念应从传统的“知识”藩篱中解脱出来21
- 3.2.2 课程目标应着眼于儿童现实和未来的生活需要21
- 3.2.3 课程内容的范围应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21-22
- 3.2.4 课程模式应采用多样化以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22
- 3.2.5 课程的实施过程应体现师生的互动民主22-23
- 3.3 运用杜威课程理论指导新课程改革时必须澄清的三个问题23-25
- 3.3.1 综合实践课和活动课程关系问题23
- 3.3.2 课程综合化的问题23-24
- 3.3.3 课程生活化的问题24-25
- 结语25-28
- 注释28-29
- 参考文献29-33
- 致谢3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臧已相;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高中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何芳;论杜威的学生经验观及其现实意蕴[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田忠梅;《教育杂志》与民国二三十年代中学课程改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筱颖;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43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643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