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对我国当代师生关系理论构建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对我国当代师生关系理论构建的思考
【摘要】:2000年以来,我国对师生关系的理论构建研究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也存在视觉单一、部分观点不够辩证等问题。应该从以下视角或价值尺度出发来审视师生关系和构建相关理论: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教学的实际特点出发;有效、充分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实现以生为本与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使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关系;有利于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的发展;符合时代要求。和谐师生关系是一种符合上述标准的师生关系,它具有以下内涵:师生的完美发展是其终极目标和出发点;民主平等是其时代特征;情感交融是其根本前提;师导生本是其保证;教学和谐是其核心;教师修养是其内在基础;社会引导是其外部条件。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师生关系 理论研究 反思 建构
【分类号】:G456
【正文快照】: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一对最核心的人际关系,但我国学术界还没有大家公认的比较完善的师生关系理论,故本文在对2000年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的理论构建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观点,以供大家讨论。一、2000年以来我国关于建构师生关系的理论研究述评(一)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雁华;论文化反哺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王金云;论建构主义的师生角色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张彦君;师生关系的心理学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4 邵波;哲学解释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重构[J];教学研究;2005年05期
5 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6 范红霞;论“同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J];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7 李方;后现代教学理念探微[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8 鲍聪;生存论视野中的师生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周润智;学校教育价值的失落与复归——师生关系的社会学解读[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于学友;主体间性: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繁华,张静;网络文化与师生关系[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12期
2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陈婷,郑庆全;关于课程改革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刘春花;主体性:当代教育的人文关怀[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温赤新;何智聪;;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观调查与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王长明,胡静;网络发展与高校德育创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柳谦;论主体间性教育与教师主体性[J];成人教育;2004年11期
8 吴小鸥;创构大学课堂[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袁昱明;对学习中心转移的科学把握[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3期
10 陈宝军,杨改学;试论网络课程的教学交往本质[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庭卫;教学过程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2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宋宝和;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范履冰;受教育权法律救济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田友谊;创造教育环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匡令芝;高校教学管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丁亚红;试论合作学习对师生关系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宏;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主体间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宏涛;论网络时代的教师角色[D];河南大学;2001年
5 刘仲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兰岚;尊重、民主、开放:21世纪中小学校德育新理念[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秀丽;试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于冬青;幼儿园生成课程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施丽红;网络背景下大学师生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黔敏;中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班集体建设关系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凯,徐辉;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教育思潮引论[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2 石中英;人作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3 许建领;论后现代主义对大学教学改革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1年02期
4 谢登斌;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曾新;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檀传宝;教师的道德人格及其修养[J];江苏高教;2001年03期
7 刘云生;对话式学习:后现代社会的学习方式[J];教育导刊;2002年13期
8 李臣之;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试探[J];教育科学;1999年01期
9 彭小虎;互动主义原理与学生素质之养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9期
10 李德显;师生权力与角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君霞;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木水;新课程与学校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创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2 朱林;;“严、爱、宽、博、智”教育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鲁爽丽;;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黑河教育;2011年07期
4 陶丽苹;;略论中小学师生关系有效沟通的途径[J];中学教育;2002年08期
5 李岩;;让师生关系“好”起来[J];医学美学美容(财智);2005年11期
6 李立凤;;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9期
7 李燕林;;如何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8 杨雄珍;;复杂性理论下的动态化师生关系[J];教育与职业;2011年26期
9 徐昕欣;;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怎样的[J];上海教育;2011年17期
10 杨明广;;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现代教育;2011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孙丽娜;;坚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3 王茜;陈会昌;;师生关系对小学一年级同伴关系影响的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权江红;伍新春;;教师效能系统训练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锋;郑钢;赖建维;;中学生师生关系的发展特点及其对自尊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蔡春梅;;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黎亚军;张贵英;王耘;;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莹;;师徒帮带——带着我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9 董艳;申继亮;;基于师生关系的研究生指导行为分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付芳;伍新春;;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翠娥(作者单位:朔城区占义学校);如何融洽师生关系[N];朔州日报;2005年
2 新乡市十中 马玉芬;建立新型的“人文”师生关系[N];新乡日报;2005年
3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陈容霞;从两起教师受害案反思师生关系的冷漠[N];东方早报;2008年
4 赵彦林;太远太近与恰到好处[N];济宁日报;2008年
5 刘凤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N];吉林日报;2009年
6 李定凯;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N];黔西南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晓飞;解析师生关系的是非纷扰[N];哈密报(汉);2009年
8 王定会;如何处理师生关系[N];黔西南日报;2009年
9 叶昌玲;浅谈新时期的师生关系[N];黔西南日报;2009年
10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胡江霞;在倾听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范庭卫;教学过程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5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林国;追寻教师美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家安;德育生态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煜;论民主式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蒋天策;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方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江平;试论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郝项莉;师生关系的当代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君霞;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勉媛;初中生自尊的发展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朱浩;远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教育的转变[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周相玲;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颜廷凤;人文精神与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63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663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