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基于层次关联理论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发布时间:2017-08-13 12:36

  本文关键词:基于层次关联理论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教学评价 模糊评价 灰色关联度 层次决策


【摘要】:将层次关联理论运用到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中,应用层次关联理论与方法建立多层次决策关联模型,提出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关联分析法确定权重,建立评价模型。用该方法对5位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基本技能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计算,评价准确性较高。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关键词】教学评价 模糊评价 灰色关联度 层次决策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价是个棘手的问题,从技术上讲,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高度专业化又具有个人创造性的工作,对它进行质量管理必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多方面知识和技术。从心理上讲,教师本身就时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着检查与评价,教学工作使教师拥有一种特殊的职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明凉;灰色关联度新判别准则及其计算公式[J];系统工程;1998年01期

2 王焕雄,詹前涌,耿瑞萍;灰色多层次决策模型及其在试卷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3 苏俊民;教学管理的层次-灰色关联分析评价[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戴楠,冯怡欢;多目标综合评价及方案决策方法新探[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5 肖新平;关于灰色关联度量化模型的理论研究和评论[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和金,陈绵云,瞿坦;灰色关联度公式的几种拓广[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年01期

2 刘金英,杨天行,李明,焦玉玲;一种加权绝对灰色关联度及其在密云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陈强,谢硕;测井曲线灰关联度计算[J];测井技术;2000年06期

4 侯勇;张荣乾;谭忠富;王成文;曹福成;;基于模糊聚类和灰色理论的各行业与全社会用电量关联分析[J];电网技术;2006年02期

5 肖新平,黎德扬;灰色关联分析应用的最新进展[J];大自然探索;1996年04期

6 郭鹏,施品贵;改进灰色关联度及其在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7 党耀国,刘思峰,刘斌,米传民;灰色斜率关联度的改进[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3期

8 于立勇,霍利,李汉铃;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600MW火电机组技术经济综合评价[J];管理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9 董鹏宇,陈绵云,李君伟,张曙红;数列可比性分析及相似关联度计算的一种新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1年01期

10 胡召音;灰色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明霞;党耀国;张敏;王瑞;;灰色关联度模型的正负性问题的研究及其改进[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强;地球物理测井和地震联合检测天然气藏的方法及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1年

2 许占民;产品风格约束的计算机辅助形态设计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3 王雄;赤峰市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及预警[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4 李俭;大型电力变压器以油中溶解气体为特征量的内部故障诊断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5 吕新;生态因素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及气候生态模型与评价系统建立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6 马建琴;区域农业水资源优化模糊集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冯志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场地布置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袁志坚;电力变压器状态维修决策方法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李伯刚;类金刚石薄膜血液相容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刘金英;灰色预测理论与评价方法在水环境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明霞;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刘志波;危机与应对: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3 方国宝;面板堆石坝堆石体湿化变形分析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许秀莉;灰色关联、聚类、预测的改进及应用[D];厦门大学;2001年

5 张炜;供电企业营业状况的集成式综合评价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D];燕山大学;2002年

6 练波;基于油中气体分析的变压器绝缘故障的灰色关联诊断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江敏;企业管理人员多层次评价理论与方法[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8 唐镇;农网改造项目后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9 易树;生物碳素材料表面界面特性与血液相容性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赵保胜;建构区域宏观经济景气指标体系的灰色方法[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万绪;;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聚类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1990年03期

2 唐五湘;灰色绝对关联度的缺陷[J];系统工程;1994年05期

3 张绍良,张国良;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比较及其存在问题分析[J];系统工程;1996年03期

4 李学全;灰色关联度量化模型的进一步研究[J];系统工程;1995年06期

5 肖新平,查金茂,黄定荣;煤矿安全的多层次灰色评估[J];工业安全与环保;1994年07期

6 冯玉国;环境质量灰色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1995年02期

7 施宝正;灰关联的表现形式与点、斜关联量化方法的探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2年04期

8 唐五湘;T型关联度及其计算方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5年01期

9 肖新平,,谢录臣,黄定荣;灰色关联度计算的改进及其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5年05期

10 朱宝璋;关于灰色系统基本方法的研究和评论[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安平;;简论教学评价的信息收集技术[J];辽宁教育研究;1988年03期

2 滕星;论教学评价的规律和原则[J];教育科学;1989年01期

3 林松庆;教学评价的主要职能以及评价的主体与客体[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4 冷泽兵;;教学评价新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5 朱镜人;;美国关于高校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1989年03期

6 唐鹤立;教学评价和目标教学法[J];抚州师专学报;1990年02期

7 杨云龙;教学评价及程序[J];江西教育;1990年01期

8 蒋敦杰;教学评价心理及其调控[J];江西教育;1990年12期

9 张家全;浅论教学评价技术[J];中小学管理;1990年S1期

10 李如密;论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途径[J];江西教育科研;199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心和;;论考试在医学生培训中的作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齐光辉;张雯;;性别和自尊因素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评价理论课教师的影响[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3 孙志忠;;化学新课程方案中评价观[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4 徐大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化学教育[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刘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翁家银;何幸光;;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整体优化与实施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黄映玲;;新课标背景下高师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试验[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朴雪;刘家勋;吴昌明;;关于构建双发展教学评价理论体系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黄少清;;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黄静;;信息化进程中的高中语文教学[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张灿灿;做学习的主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方倩琳;西北师大推行学生评教制[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全国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目标教学:理论与未来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王建华 记者 于克;我省全面开展高校“两课”教育教学评价[N];吉林日报;2001年

5 安徽省明光市委组织部 翟金;复式教学点须解决好三个问题[N];农民日报;2001年

6 王晓楠;校园网建设的“四四七阵型”[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木铎;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教师[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江西省永新县文竹镇团结小学 周昌剑;素质教育与教学评价[N];光明日报;2002年

9 王永飞;课改也需家长参与[N];辽宁日报;2002年

10 潘山(河南郑州市第二中学校长);教育评价“变脸”[N];文汇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君丽;发展性教学评价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祝新宇;中学多样化课堂教学诊断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宝珊;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田颖;中学英语形成性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玉静;认识论视野中的教学评价变革[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英超;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英明;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蒋萍;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范何勇;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新方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冯玉芳;美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宁;论新课程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郭海军;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性评价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67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667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1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