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研究成果国际化的几个问题
本文关键词:中国教育研究成果国际化的几个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研究成果 教育研究国际化 原创性 学术规范
【摘要】:中国教育研究成果国际化是中国教育研究走向世界和提高自身研究水平的必经之路。教育课题设置的数量、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和社会广泛支持是中国教育科研成果走向世界的良好基础。而提高中国教育研究的原创性,扩大用英文表达教育研究成果的学术通道,遵守教育研究的国际学术规范和提高教育研究论文的翻译质量不失为中国教育科研成果走向世界的策略。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教育研究成果 教育研究国际化 原创性 学术规范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实力的不断增强使我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而中国的人文社会学科研究成果在国际社会中的失语现象却一直没有得到改观,一些学科至今没有丝毫起色。教育是社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早把教育置于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研究成果很多,但教育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曙山;遵循国际学术规范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前提[J];科学中国人;2004年08期
2 王宁;;对人文社会科学现行学术评价系统的确认与辩护[J];学术研究;2006年03期
3 任元彪,陆云峰;SSCI和A&HCI标准在中国的应用探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云;康瑜;;中国教育科研成果如何走向世界——基于对SSCI数据库分析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2 沙振江;;建设专业期刊学术规范共同体刍议[J];图书与情报;2006年01期
3 李爱群;赵智岗;邱均平;;中美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评价方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卓武扬;;SSCI与高校人文社科学术评价的反思——以西华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年04期
5 唐春 ,陈东明;如何客观看待CSSCI及其评价功能[J];怀化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范建凤;;当前学术评价机制的特点及其对高校学报工作的负效应[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何春艳;刘伟;;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经济师;2012年03期
8 董政娥;陈惠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科研水平计量学分析——以东华大学被SSCI、A&HCI(1975—2009)收录文献为案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8期
9 董政娥;陈惠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世界的影响力分析——以SSCI和A&HCI(1975—2009)收录东华大学学术论文被引用文献为案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10 袁颖;;论SSCI和A㤘HCI数据库的局限性及其在我国人文学科评价体系的运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创新评价体系研究[A];优化学术环境 促进学术繁荣——全国社科联工作会议主题发言文集[C];2010年
2 范建凤;;当前学术评价机制的特点及其对高校学报工作的负效应[A];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8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镇;中国物理学研究绩效与发展特征的国际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莉;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大陆SSCI论文定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羌丽;中国文科重点高校国际化科研生产力比较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邵娅芬;经济学科的国际学术话语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郑龙;我国高校学术评价行政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宇;基于论文库的高校科技分析与评价系统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5 闫增强;论改进我国社科成果评价制度[D];天津大学;2007年
6 李元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丁宇;基于国家主导的科研评价制度建设[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8 林敏芳;SSCI传播学期刊的中国元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李品;我国国情研究国际化发展评价指标与策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10 程小娟;两岸文科引文库来源期刊遴选机制比较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莉,叶良均,徐飞,姚政权;SCI作为科研成果评价标准的局限性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永泽;;教育研究原创性不足的成因追问[J];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10期
2 姚云;;中国教育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及其突破[J];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3 徐福荫;;电教家园 再创辉煌——祝贺《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创刊30周年[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4 彭兰,阳荣威;教育研究成果转化机制浅析[J];教育评论;2002年04期
5 任永泽;;论教育研究“原创性”何以可能[J];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11期
6 安心;略论教育研究的模糊量化方法[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7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选揭晓[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08期
8 王富平;;教育研究成果分类问题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10期
9 袁振国;;大力提高教育研究质量[J];中国教师;2008年13期
10 许林;;打造区域特色的教育名片——《盐城教育研究》编辑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通讯;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宝宏;;“面向生活”的教育研究成果评价问题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邹立国;张义;;针刀医学的原创性及其推广应用现状的总结报告[A];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单江;;加强原创性,,完善产业链——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之我见[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蔡钟翔;白岚玲;;金圣叹研究大有可为[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文明;;《电视批判》:媒介批评的典型个案[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卜治寒;;动漫教育服务动漫产业的几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刘献东;孙大乐;;宝钢现场科技人员对创新意识的理解[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序言[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张明雯;;科学史与原始性创新[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和友;于丙午;秦国伟;金国章;;Dauricoside和Menicoside:多巴胺D1受体的两个生物碱糖甙类配基[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晓威;有多少思想性就有多少原创性[N];辽宁日报;2011年
2 邵敏 (上海人民出版社);原创性的畅销何以可能?[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3 记者 仇方迎 通讯员 谢冰玉 王振海;制造业要注重原创性创新[N];科技日报;2001年
4 蒋伟翔 曹雷;原创性科技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N];发展导报;2002年
5 同济大学校长 吴启迪;原创性:科技创新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张红;原创性的探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7 乔其兴;购买力平价与原创性[N];国际金融报;2003年
8 黄式宪;以主体原创性提升电影文化品位[N];中国艺术报;2010年
9 记者 裴会永;原创性自主技术跨越[N];粮油市场报;2002年
10 黄书进;评价哲学社会科学要注重原创性和实际价值[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汉波;著作权司法实践中的文学观念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郭斯伦;演绎作品构成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严慧芳;匹配与对合中的有禁模式[D];南开大学;2006年
4 赵劲松;建筑的原创与概念的更新[D];天津大学;2005年
5 杜一平;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评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滕小松;潜在与显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陈鸿铎;利盖蒂结构思维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8 王宏峰;高技术产业融资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范民;胡塞尔意向性学说:历史的回顾与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曾祥瑞;日本地方自治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永泽;打破思想的牢笼:教育研究的原创性之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术红;中国古代原创性教育思想的形成及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冰;宋代原创性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习丽;中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创性”问题解读[D];南昌大学;2006年
5 刘晓东;论油画的原创性与嫁接[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艳;中国教育研究原创缺失的主体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丰;标志设计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发展[D];西安美术学院;2005年
8 江亮;泉州传统建筑形式三类常见设计手法运用的研究[D];华侨大学;2004年
9 安静;立足国情的现代精神[D];天津大学;2004年
10 鲁迁;论畅销书的生命力[D];北京印刷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670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670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