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信息环境下德育主客体关系的新发展
本文关键词:论网络信息环境下德育主客体关系的新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信息环境 德育活动 主客体关系 网络环境下 受教育者 德育过程 德育实践 流变性 新发展 时代条件
【摘要】:随着互联网建设的蓬勃发展,网络信息环境成为当前开展德育的新的时代境遇。因此,系统梳理和评析以往关于德育主客体关系的各类观点,深入把握和分析主客体关系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变化,对于网络时代条件下德育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网络信息环境的深入分析,得出建构性、流变性和情境性是德育主客体关系在网络环境下的重要特征。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
【关键词】: 网络信息环境 德育活动 主客体关系 网络环境下 受教育者 德育过程 德育实践 流变性 新发展 时代条件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主体与客体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本要素,主体与客体的对立与统一普遍存在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各个领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主客体关系是德育过程的核心问题,人们对于主体、客体及其关系的认识,反映了对于德育实践过程及其本质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理念、结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国屏;李宏芳;张再兴;;网络空间中主客体关系的演化规律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恩;德育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化课程化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22期
2 马俊霞;德育复杂性对学校德育效果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高岭梅;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朱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检测与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张建平;教师的创造性人格及培养模式[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李玢;道德教育应注重激发道德需要[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祖嘉合;论校园文化环境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郭志新;马兴亚;;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解析与教育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9 肖辉;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维方式的转变[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冯秀军;朱小蔓;;家庭教育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奠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生活化初探[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赵霞;;中职德育创新的四个开放[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付莉;;基于语言交际合作原则的高校德育教育用语分析初探[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李伟言;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其华;创新精神培养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朝华;中学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的成因及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兴东;当前重庆市职业中学学生的道德问题及学校德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孙卓华;21世纪我国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德育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5 兰先芳;儒家教育思想与高校人力资源开发[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唐爱民;当代中国大学“做人教育”探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7 顾建亚;道德变迁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浙江大学;2002年
8 周伯伟;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方法体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9 吕康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迹;青少年生活思想的形成与教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国屏;论“我们需要一种更加辩证的自然观”[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瑞祥;论实践与知识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2 黄立平;;试论大学德育的主体与客体[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85年01期
3 吴积静;加强德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幼儿教育;1986年Z1期
4 黄中贵;;应该重视德育效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86年03期
5 袁真泉;;关于德育评价的几个问题[J];江西教育科研;1988年01期
6 蒋自立;廖先亮;;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8年12期
7 ;教育短波[J];天津教育;1989年Z1期
8 徐季丹;略论地理教育中的德育活动[J];抚州师专学报;1991年01期
9 王树彬;关于高校德育首位的一些思考[J];龙岩师专学报;1991年02期
10 王希尧;班级德育的隐性课程及其教育效应[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红;赵秀花;;做好病案供应工作之我见[A];第13届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沈晓勤;;在德育中闪烁学生的主体之光[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琳;;试论“言教”与“不言之教”——浅谈小学德育“身教”与德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姬利洁;;浅谈如何增强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5 傅学华;;“让学生写信”的特殊演讲会——德育活动中的暗示效应[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6 袁金飞;;充分发挥自我教育功能,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7 杨南;;推行网络教学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士奎;周支援;刘飞;苏壮;;推进军事训练信息化进程的结构模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荆月辉;张轩;;浅论网络德育对班主任的素质要求[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何爱平;;科技教育与德育的融通[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让德育活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劳霞;车轴山中学德育有载体[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记者 郭扶庚、袁新文;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N];光明日报;2000年
4 记者 段存章;山东百尺河中学坚持“写日记”课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张澍军(东北师范大学思想理论教育研究所);新时期德育思维的视角转换[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詹万生(中央教育科研所德育中心主任、研究员);应建立德育活动课[N];光明日报;2001年
7 靖继鹏;网络时代情报科学面临的挑战[N];科技日报;2001年
8 宝玉林;校园环境的隐形教育效应[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9 本报记者 宋晓华;从周庄波碧水清看城市营造环境特色[N];新华日报;2001年
10 记者 郑建国;西湖区探索学生德育工作新路子[N];浙江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长乐;自主性德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安琼;素质教育中构建中小学德育活动教育模式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赵献梓;初级中学德育活动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洪星;德育环境变迁中的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詹继兵;基于Lotus Domino/Notes构建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系统[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5 段慧兰;论德育话语及其更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峰;基于WEB的专业化课题协作服务平台[D];四川大学;2001年
7 杨厚祥;目前农村高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葛喜平;高校德育过程实效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胡凤东;初中班级德育活动问题成因及实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斌;普通高中德育活动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28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728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