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国内学者对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7-09-07 22:08

  本文关键词:国内学者对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品格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 美国 个人主义 青少年 核心价值观 新保守主义 学者 教育运动 学生


【摘要】:正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品格教育在美国迅速发展。笔者对国内学者发表在《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等教育类杂志、综合类社科杂志上的有关美国新品格教育的文章进行了检索分析,试对有关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研究作一简要梳理和概括,以期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品格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 美国 个人主义 青少年 核心价值观 新保守主义 学者 教育运动 学生
【分类号】:G571.2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品格教育在美国迅速发展。笔者对国内学者发表在《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等教育类杂志、综合类社科杂志上的有关美国新品格教育的文章进行了检索分析,试对有关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研究作一简要梳理和概括,以期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一、美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富兴;德育情境的建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2 郑航;美国品格教育发展中的理论分歧及其整合[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3 张桂兰;试析品格教育复归的背景[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班建武;美国的品格教育运动及其对我国德育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宏;;超越柯尔伯格:美国当代道德教育理论的变革[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2 王向华;国际道德与公民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甘宓;;我国品格教育研究综述[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4 郑娟;;品格教育的追寻——社会、家庭与学校在品格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8期

5 白玲;;培育大学生优良品格的几点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葛民建;;美国“品质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7 杨斌芳,周爱保;道德智力理论对中小学德育的启示[J];河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金升霞;;中国大学生品格教育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1期

9 林宇;;我国内地与台湾地区小学品格教育道德叙事之比较——以“诚信”教案为例[J];教育导刊;2011年03期

10 晏妮;;美国新品格教育的历史与思想沿革[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春;德性与品格教育论[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高峰;生命与死亡的双重变奏:国际视野下的生命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竞晗;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性伦理学基础[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美国新品格教育对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启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解光夫;价值澄清学派及其转向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锋青;教学活动若干环境因子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笛虹;学校道德教育与青少年犯罪预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5 阎辐;甘肃省陇南市高级中学德育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江;美德的回归[D];河北大学;2006年

7 周好平;英国文化特质与公学文化关系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娴;学校情境德育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郭良春;品格教育与学校道德课程建设[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洁;学校环境道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檀传宝;第三次浪潮:美国品德教育运动述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李慎之;数量优势下的恐惧[J];读书;1997年06期

3 李文阁;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年02期

4 陆有铨;《躁动的百年》[J];中国图书评论;1997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风;美国现代品格教育运动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2 丁锦宏;品格教育:向右摆动的“钟摆”?——美国品格教育发展与面临问题的探究[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郑富兴;德育情境的建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4 郑富兴;论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社群化"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实践中的故事法[J];安徽教育;2003年23期

6 ;品格教育动态[J];亲子根基;2008年03期

7 ;品格教育动态[J];亲子根基;2008年05期

8 谭再文;美国“品格教育伙伴”成立[J];全球教育展望;1994年02期

9 郑富兴;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实践中的故事法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10 ;华人品格教育两大缺陷[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6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琳;舒红;;爱国品格教育是永恒的课题[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2 曲道芳;;幼儿园如何通过家园互动 促进礼仪品格教育的开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3 曲道芳;;幼儿园如何通过家园互动促进礼仪品格教育的开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吉林卷)[C];2010年

4 钟文博;;公民实践与品德教育——台湾大专院校学生事务与辅导工作探讨[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5 陆霞;;小学生品格教育中责任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单建;;市场经济与学校道德教育[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杨艳;;让少儿爱茶——在实践中培养少儿学茶艺的兴趣[A];上海市少儿茶艺教学活动十周年文集[C];2002年

8 吕英;;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茶文化[A];“大禹]罕比俣枰昭刑只狒呱俣枰昭肴募痆C];2006年

9 耿润;;十九世纪末美国女性教师协会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雷小生;刘淑春;;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及其对林业部门的借鉴[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科技支撑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沙青;昆明炎皇学校首开“品格学校”先河[N];云南日报;2010年

2 卧松 编译;让动物走进品格教育课堂[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齐怀亮;合水开展重塑陇人品格教育[N];陇东报;2007年

4 陇东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武国荣;本土杰士品格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N];甘肃日报;2007年

5 中新社记者 耿军邋徐长安;台湾社会呼唤“品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记者 李经纲 通讯员 郭振春;西青法院开展法官品格塑造活动[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程国媛;台湾教育如是说[N];山西日报;2011年

8 ;学校道德教育之我见[N];甘肃日报;2003年

9 郑豪杰;“生活世界”用“生命”开启[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李太平 杨鲜兰;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蔡春;德性与品格教育论[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李高峰;生命与死亡的双重变奏:国际视野下的生命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余维武;冲突与和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阮建平;二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D];武汉大学;2004年

6 王东;论诚信观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包惠;美国产业研发的空间结构与科技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程雪峰;媒介垄断与文化渗透:冷战后美国传播霸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公龙;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张健;新闻自由与经济自由的和谐与悖谬[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莲;美国品格教育组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惠威;托马斯.里克纳品格教育思想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狄伟;马丁·布贝尔的品格教育及其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宁芬芬;美国品格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莉莉;论西方励志书在实施品格教育中的作用--以《美德书》为例[D];温州大学;2010年

6 翁文娟;初中班级管理中品格教育的个性化指导[D];苏州大学;2011年

7 刘佳;美国新品格教育对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启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苏艳;美国新品格教育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超;里考纳品格教育思想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蒋建微;托马斯·里克纳的品格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10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10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f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