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生贷款政策变迁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学生贷款政策变迁研究
【摘要】:本文从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视角出发,对我国学生贷款政策子系统的外部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细化分析,并就我国资源禀赋现状、高等教育财政资源条件、公众价值观念等较稳定因素对学生贷款两大政策阶段变迁过程的制约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政策演进历程的反馈环进行了描述。同时在动态演进的框架中阐述了我国学生贷款两大发展阶段政策的关系与区别、政策变迁的触发及影响因素,解释了产生我国学生贷款政策问题驱动、采取渐进修正路径等政策变迁特点的原因。
【作者单位】: 上海耀中专修学院
【关键词】: 学生贷款 政策变迁 动态演进 学习效应
【分类号】:G526.7;G649.2
【正文快照】: 我国助学贷款的历史变迁阶段以两个文件为代表。第一个文件是1986年7月由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颁布,1987年正式实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实行贷款制度的办法》(简称《办法一》),该文件的出台与实施标志着中国助学贷款历史的开端。据此,一些地方政府结合本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宏涛;论建立多样化的高校学生贷款制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年01期
2 徐东华,沈红;学生贷款偿还制度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0年02期
3 赵中建;试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陶艳梅;;农村家庭高等教育合理收费标准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2 李新忠,陈祖红;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辩证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12期
3 丁小浩;;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4 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杜屏;李宝元;;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与机会均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金雪军,王利刚;国家助学贷款低效运行的症结及制度安排[J];商业研究;2005年05期
7 沈百福;王红;;我国普通高校学费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4期
8 周志芬,胡国员;商业银行助学贷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金融论坛;2002年09期
9 汪运良;;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10 黄石胜;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机会均等矛盾的反思[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晓宇;;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与实践[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2 周晓红;;我国高等教育学费问题研究述评[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3 毛建青;;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理论依据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连仙枝;;浅谈中国高等教育的收费问题[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许善娟;丁小浩;钟宇平;;香港高中学生的社会资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沈百福;王红;;我国学费问题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沈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多元化偿还模型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慕静;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4 陈灿平;学生贷款:运行机制及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金霞;20世纪90年代英美高等教育学生贷款制度改革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方;高校扩招中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学行;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行为的经济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小平;助学贷款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5 黄小平;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及风险防范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邓光平;重庆高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受教育机会问题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任初明;我国大学生资助制度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沈甸;收费制度对高等师范院校生源结构和质量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发初;国家助学贷款难的诚信思考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10 罗伟成;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信用评分方法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鸣和;教育决策和管理中的投资问题——教育经济学研究进展述评[J];教育与经济;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世富;美国高校学生贷款问题的探讨与启示[J];教育与经济;1992年01期
2 赵中建;也谈美国高校学生贷款[J];教育与经济;1993年04期
3 赵中建;美国的现行学生贷款制度[J];比较教育研究;1994年04期
4 赵中建;学生贷款偿还方式的比较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05期
5 赵中建;学生贷款中的“隐性补助”[J];高等教育研究;1994年02期
6 赵中建;学生贷款中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1994年03期
7 赵中建;牙买加的学生贷款评述[J];全球教育展望;1994年06期
8 柴振荣;澳大利亚新的学生贷款制度[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2期
9 张久勤;浅谈“学生奖贷基金”的财务管理与核算[J];事业财会;1994年04期
10 赵中建;亟待建立新的学生资助制度[J];现代教育论丛;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利;;中国高等教育财政研究:回顾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2 沈华;沈红;;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负担率新旧政策之比较[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学生贷款的偿还、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入学”研究成果集(一)[C];2004年
3 杨晴;沈红;;国家助学贷款的贷款资格审查的困境[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学生贷款的偿还、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入学”研究成果集(一)[C];2004年
4 冉晓东;;浅析我国当前助学贷款的困境与对策[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四川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论文集[C];2004年
5 范元伟;;国家助学贷款回收机制——通过养老金个人帐户实现按收入比例还款[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学生贷款的偿还、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入学”研究成果集(一)[C];2004年
7 陶红;;美国联邦学生贷款制度、偿还机制及违约处理[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8 刘丽芳;沈红;;“按收入比例还款”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刘彦伟;岳昌君;;教育借贷、人力资本积累与工作找寻[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梁爱华;沈红;;加纳养老金学生贷款及其失败原因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戚海燕;三届宏志生自立上大学[N];北京日报;2000年
2 记者 权利冰;贫困生放心上大学[N];中国财经报;2000年
3 ;高校收费确实不菲[N];财经时报;2000年
4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问答 (续)[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邓步来;市教委负责人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N];重庆日报;2000年
6 小刚;“绿色通道”祝你完成学业[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7 ;关于教育助学贷款[N];法制日报;2000年
8 见习记者 鞠永畅 李葆华;贫困生上大学不再难[N];河南科技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董洪亮;让有志青年都念得起大学[N];人民日报;2000年
10 吴文;如何申请国家助学贷款[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沈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多元化偿还模型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陈灿平;学生贷款:运行机制及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金霞;20世纪90年代英美高等教育学生贷款制度改革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银成;教育资助的公平与效率探讨[D];浙江大学;2001年
3 蔡江海;国家助学贷款信用分险分析及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熊志忠;基于变革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彭燕;浅论如何提高湖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发放的有效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东晓;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7 何晔;高校经济困难生助学工作的审视与完善[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8 辛玲玲;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约束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9 王回澜;建构城市贫困大学生统一社会救助体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付淑琼;美国90年代大学生经济资助政策内容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39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939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