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摘要】: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技能的提高,同时也能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可是这课该怎样评,怎样建立一套适应课程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成为目前课程与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就建立科学合理的高中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探讨。在确定适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与准则的基础上,对相关指标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处理,生成高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并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进行积极地实践探索,为所建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供有效的支持。 本文着重论述了六方面。第一部分通过对教学评价的宏观背景、研究意义的论述,提出了建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确定了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部分在明确了教学评价的内涵、特点与功能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第三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反思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为后面评价指标和准则的确定提供依据。第四部分是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新课程下教与学的再认识和评价理论的研究,确定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维度、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并依托网络技术等积极因素,健全评价体系。第五部分是对所建立的评价体系进行实例检验,运用模糊评价的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实施了评价指标可操作性调查,并针对参与教师的意见反馈对评价体系反思。第六部分指出本研究的结论和进一步研究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高中 课堂教学 评价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3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选题的背景9-10
- 1.1.1 宏观背景和历史机遇9
- 1.1.2 新课程背景下我国高中教学评价发展的客观要求9-10
- 1.2 论题研究的意义10-11
- 1.2.1 促进完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10
- 1.2.2 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10-11
- 1.2.3 提高中学课堂教学质量11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1-13
- 1.3.1 研究内容11-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第二章 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与发展状况分析13-19
- 2.1 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13-14
- 2.1.1 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与特点13
- 2.1.2 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及意义13-14
- 2.2 国内外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及分析14-18
- 2.2.1 国外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及分析14
- 2.2.2 国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14-15
- 2.2.3 国内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15-18
- 2.3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18-19
- 第三章 构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解读19-24
- 3.1 相关概念解读19
- 3.1.1 课堂教学19
- 3.1.2 课堂教学评价19
- 3.1.3 评价指标体系19
- 3.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19-21
- 3.2.1 统一、和谐的评价指导思想尚未形成19-20
- 3.2.2 评价体系与新课程实施发展不相适应20-21
- 3.2.3 评价的可操作性程度不高21
- 3.2.4 评价的反馈和服务功能有待提高21
- 3.2.5 评价的研究人才与评价内容相分离21
- 3.3 课堂教学评价的影响因素21-24
- 3.3.1 学生因素22
- 3.3.2 教师因素22
- 3.3.3 学校因素22-23
- 3.3.4 家长因素23-24
- 第四章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的建构24-37
- 4.1 对新课程下教与学的认识24-25
- 4.2 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25-26
- 4.2.1 多元智能理论(多重智力理论)25
- 4.2.2 建构主义理论25-26
- 4.2.3 后现代主义理论26
- 4.3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26-37
- 4.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26-27
- 4.3.2 初步设定相关的评价维度27-28
- 4.3.3 实施量表调研28-32
- 4.3.4 高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32-35
- 4.3.5 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建立健全网上评教系统35
- 4.3.6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完善评价全过程35-37
- 第五章 高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实例论证37-42
- 5.1 运用评价体系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况评价37-39
- 5.1.1 模糊评价的概念和基本原理37-38
- 5.1.2 评价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38-39
- 5.1.3 获得隶属度39
- 5.2 对评价的分析39-42
- 5.2.1 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再认识39-40
- 5.2.2 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可操作性问卷40-42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42-44
- 6.1 结论42-43
- 6.2 反思43-44
- 参考文献44-47
- 附录一47-50
- 附录二50-57
- 附录三57-59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维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1年06期
2 林雪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协作互动教学模式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0期
3 冯俊苹;;谈一谈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4 柯尊林;;探求高中数学回归生活化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9期
5 郭金平;;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技巧[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1期
6 全华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8期
7 严红侠;;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之我见[J];学周刊;2011年05期
8 李带兵;;数学高效课堂重构的几点构想[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年07期
9 李兆芳;;高中数学成绩滑坡的原因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15期
10 张宗莲;;浅谈高中数学的层次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步云;;课堂,永远为学生而选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2 王凯;;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任务的变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3 宋晓军;;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王兰英;;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海燕;;激情,演绎美术课堂的优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年
6 邓志;;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设疑置问[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7 黄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8 杨大千;刘彦红;;高校课堂教学艺术性之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9 付桂芳;;课堂教学录像研究——质与量研究结合的突破[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陈富斌;;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和谐政治课堂教学——对高中政治新课程和谐教学的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周口黄泛区农场高级中学 南玉清;谈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N];学知报;2010年
2 河南淅川二高 刘均民;新课改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N];学知报;2011年
3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 万刚;谈一谈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N];学知报;2010年
4 临沭一中数学科 解自奖 吴霞;谈一谈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N];学知报;2011年
5 江苏海安高级中学 季林波;高中数学课有效教学研究[N];江苏教育报;2009年
6 威宁县民族中学 谢曰山;浅谈高中数学应用性教学[N];毕节日报;2010年
7 王雨达 会宁县第四中学;论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法的有效性[N];白银日报;2010年
8 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 杨武勇;高中数学教学设疑教法妙用[N];广元日报;2010年
9 上饶县中学 杨学武;高中数学学案生成教学法实施浅谈[N];上饶日报;2010年
10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一中 颜伟;浅谈高中数学的“分层次教学”[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笛;高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杨慧娟;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使用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范铭;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非期待答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玉东;“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丽;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沈洁;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许莹;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付克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袁洲;高中、大学数学学习衔接问题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6 于成龙;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答活动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彬;普通高中数学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凯;基于网络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戴建成;高中数学“算法初步”的教学研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成满;高中数学新旧教科书集合与函数部分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62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962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