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教学习性:课程改革理想转化为教学行动的关键
本文关键词:改造教学习性:课程改革理想转化为教学行动的关键
【摘要】:教学习性是教师理解课程改革精神、生成教学实践行动的内在依据。课程改革必须诉求教学习性的改造,是被课程改革历史已经证明的结论,是可以得到理论诠释的逻辑必然,也是我们当下课程改革的实践呼唤。改造教学习性只能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需要首先改造支持教师改变的培训者的习性,也必须成为教师主体自觉的实践活动。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教学习性 课程改革 教学行动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课程与教学的辨证关系表明,课程改革离不开教学变革的支持。课程改革理想只有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引发一线教师日常教学实践活动的变革,才有可能实现课程改革的初衷。但是,从课程改革理想到教学行动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实施或是执行过程,需要经由一系列复杂的转换环节。其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启亮;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思考[J];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操太圣,卢乃桂;抗拒与合作:课程改革情境下的教师改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蔡伟良;;试论凯拉姆学的产生是阿拉伯——伊斯兰思想发展的端起[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05期
4 康丽颖;;教师教育研究的实践意蕴——布迪厄实践理论对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5 阎光才;教育过程中知识的公共性与教育实践——兼批激进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和课程观[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6 马维娜;文化再制中的教育公平——在现实与虚拟中跃迁的教育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王锋;关于科技期刊编委会地位和作用问题的讨论[J];编辑学报;2003年01期
8 周望舒,张凤,刘琳;水产科技论文题名中常见问题分析[J];编辑学报;2005年02期
9 尹玉吉,龙协涛;关于社会科学期刊国家评比的几点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00年06期
10 万书卿;论中学政治教师的特色人格[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2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全印;学校文化建设: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西明;张力与限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齐璇;汉语语义知识的表示及其在汉英机译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6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卢华;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与投资者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光;论医疗行为及其损害的民事责任[D];湘潭大学;2003年
2 蔡青春;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黄爱萍;论学校课程管理及其运行[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辛丽春;论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秀娟;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转换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高亮;学分制下的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何军华;教师与课程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肖杰;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兴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转换[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磊;“新课改”中教师压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5期
2 卢乃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国内地和香港教师的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珍;新课程改革与教育硕士课程的设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柯政;;课程政策的执行与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9期
3 刘兆栋;;新课程改革对人文精神的关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4 黄宇星;;教师职业专业化及其发展对策探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赵清福;;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农村课改怎样“改”[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年05期
7 王策三;;关于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议[J];教育学报;2006年02期
8 本刊编辑部;;2007年栏目回顾[J];教育科学论坛;2007年12期
9 王海生;张迎春;;山西省“新师专”教育类课程的改革探讨[J];沧桑;2008年02期
10 宁彦锋;;课程改革成本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云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探讨[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蔡其勇;;中英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仲剑峰;;试论常熟地区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任瑞明;;关注学生“责任意识”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5 宁虹;;从跑道到跑的过程——课程改革新理念与教师专业化[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王立伟;;防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校本课程改革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苏泽芳;;新课程背景下现代教育手段探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8 李光强;;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9 阳素娥;;创新型实验教师从这里起步[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10 ;深化教育改革 建设教师队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长子门小学校长 李全昌;关于课程改革的十点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2 宋晓梦;一位教师眼中的课程改革[N];光明日报;2004年
3 王学东;课程改革中的校本课程开发[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4年
4 本报记者 清泉;开发区课程改革初见效[N];海峡时报;2003年
5 李植 李燕;课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吴晓桐;课程改革,应重视教学行为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安徽省怀宁县秀山中学副校长 程仲;教研组长,领起你的教研来[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校长 朱震东 武汉市育才小学副校长 张念强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校长 关明福 武汉市实验学校校长 苏先照;课程改革之我见[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记者 李菊文;课程改革工作在我市全面推进[N];铜川日报;2007年
10 王淦生 冯晓红;课程改革:应是一道“AA制”的大餐[N];中国教师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珊云;民间公益组织与课程改革治理机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红岩;课程改革推进中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树德;当代课程改革成功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华;课程权力:从冲突走向制衡[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新海;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阻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杰昕;课程场域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瑞花;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分布式教师评价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何珊云;课程改革背景中的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迎春;教育习俗视野下对课程改革的反思[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5 霍振响;农村远程教育背景中的教师培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郭胜兰;论校本培训中教师自主发展模式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黄小文;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8 黄国宝;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阳红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我国课程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曾东平;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借鉴[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76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976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