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知—信”转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27 02:06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更是其重点关注的对象群体之一。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断系统、强化、完善的今天,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受教育群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水平和践行能力却令人堪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而不信”、质疑甚至抛弃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没有帮助学生实现由“知”到“信”的转化,从而影响其在实际行动中的践行。 马克思主义既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又是一个伟大的信仰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归根结底是信仰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当前我们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围绕“帮助学生实现由‘知’到‘信’的转化”这一根本任务来进行,同时也使得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与不信、信多少、信多久”成为检测衡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标尺。在当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已有较为完备掌握的现实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固有的科学性、真理性以及价值性的彰显,大学生积极的行动参与和正向的情感体验,教育者人格魅力的引导和熏陶是帮助大学生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由“知”到“信”转化...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 相关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知——信"转化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键
(一) "知——信"转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 促进"知——信"转化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键
(三) 知而不信: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突出问题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现"知——信"转化的基本条件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科学性、真理性的凸显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价值力的彰显
(三) 大学生积极的行动参与和正向的情感体验
(四) 教育者人格魅力的引导和熏陶
三、促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信"转化的基本思路
(一) 提升教育者素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1. 坚定自身信念、增强研究意识与转化意识,以精纯的业务素质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美
2. 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自由民主的情景氛围和对个体内心世界的关注中激发主体的内在情感
(二) 增强情感体验,巩固价值认同
1. 拓展和丰富校园实践活动
2. 拓展和丰富社会实践教学
(三) 发挥评价机制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信"转化的促进作用
1. 坚持开放、评价主体多元的,符合信仰教育活动实际的评价体系
2. 坚持内容全面、考查方式多样的,突出"思想、行为"考查重点的评价体系
3. 坚持动态、发展的,符合大学生信仰形成规律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4047334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 相关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知——信"转化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键
(一) "知——信"转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 促进"知——信"转化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键
(三) 知而不信: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突出问题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现"知——信"转化的基本条件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科学性、真理性的凸显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价值力的彰显
(三) 大学生积极的行动参与和正向的情感体验
(四) 教育者人格魅力的引导和熏陶
三、促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信"转化的基本思路
(一) 提升教育者素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1. 坚定自身信念、增强研究意识与转化意识,以精纯的业务素质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美
2. 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自由民主的情景氛围和对个体内心世界的关注中激发主体的内在情感
(二) 增强情感体验,巩固价值认同
1. 拓展和丰富校园实践活动
2. 拓展和丰富社会实践教学
(三) 发挥评价机制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信"转化的促进作用
1. 坚持开放、评价主体多元的,符合信仰教育活动实际的评价体系
2. 坚持内容全面、考查方式多样的,突出"思想、行为"考查重点的评价体系
3. 坚持动态、发展的,符合大学生信仰形成规律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4047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404733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