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5-08-12 17:43
自高等教育诞生以来,高校校园文化也随之产生、发展。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高校校园文化都在学校的发展乃至民族的独立与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当下,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的首要任务。和谐高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和谐高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和谐高校需要和谐的校园文化作为支撑,因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和谐高校的重要特征,它体现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通过对文化、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等一般概念的研究,提出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理论。通过对我国各个历史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回顾,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以利于我国高校校园文化更好更快地发展。对高校和谐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内涵和作用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在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对当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进行分析,从高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三个层面科学系统地提出了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具体途径。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缘由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2.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3 选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2 本文的结构
1.5 本文涉及的几个相关概念
1.5.1 文化的定义
1.5.2 校园文化的界定
1.5.3 高校校园文化的界定
1.5.4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界定
第二章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
2.1 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与校园文化的初步形成
2.1.1 洋务运动中近代大学的萌芽
2.1.2 维新派的进一步探索
2.1.3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创新办学理念
2.1.4 科学与民主:高校校园文化的两面不朽旗帜
2.1.5 五四爱国运动催生“五四”精神
2.2 民主革命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
2.2.1 清华大学的独特校园文化
2.2.2 中央大学的特色校训
2.2.3 抗日战争时期涌现的爱国热情
2.3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新变化
2.3.1 三大改造时期的教育改革
2.3.2 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的高校教育
2.4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文化的变化和发展
2.4.1 真理标准大讨论
2.4.2 校园生活日渐丰富
2.4.3 社会问题影响校园
2.5 建设和谐高校,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目标
第三章 构建和谐社会对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3.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及特征
3.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必然性
3.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特征和主要任务
3.1.3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3.2 建设和谐高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3.2.1 建设和谐高校,培养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3.2.2 建设和谐高校,促进和谐社会的社会阶层有序流动
3.2.3 建设和谐高校,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3.3 和谐高校的特征和内涵
3.3.1 和谐高校的特征
3.3.2 和谐校园文化的新内涵
3.3.3 和谐高校与创新的关系
3.3.4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我国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4.1 高校和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4.1.1 高校和谐校园物质文化的内涵
4.1.2 高校和谐校园物质文化的作用
4.1.3 高校和谐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途径
4.2 高校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4.2.1 高校和谐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
4.2.2 高校和谐校园精神文化的作用
4.2.3 高校和谐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途径
4.3 高校和谐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4.3.1 高校和谐校园行为文化的内涵
4.3.2 高校和谐校园行为文化的特征
4.3.3 高校和谐校园行为文化的建设途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4058900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缘由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2.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3 选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2 本文的结构
1.5 本文涉及的几个相关概念
1.5.1 文化的定义
1.5.2 校园文化的界定
1.5.3 高校校园文化的界定
1.5.4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界定
第二章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
2.1 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与校园文化的初步形成
2.1.1 洋务运动中近代大学的萌芽
2.1.2 维新派的进一步探索
2.1.3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创新办学理念
2.1.4 科学与民主:高校校园文化的两面不朽旗帜
2.1.5 五四爱国运动催生“五四”精神
2.2 民主革命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
2.2.1 清华大学的独特校园文化
2.2.2 中央大学的特色校训
2.2.3 抗日战争时期涌现的爱国热情
2.3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新变化
2.3.1 三大改造时期的教育改革
2.3.2 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的高校教育
2.4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文化的变化和发展
2.4.1 真理标准大讨论
2.4.2 校园生活日渐丰富
2.4.3 社会问题影响校园
2.5 建设和谐高校,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目标
第三章 构建和谐社会对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3.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及特征
3.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必然性
3.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特征和主要任务
3.1.3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3.2 建设和谐高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3.2.1 建设和谐高校,培养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3.2.2 建设和谐高校,促进和谐社会的社会阶层有序流动
3.2.3 建设和谐高校,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3.3 和谐高校的特征和内涵
3.3.1 和谐高校的特征
3.3.2 和谐校园文化的新内涵
3.3.3 和谐高校与创新的关系
3.3.4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我国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4.1 高校和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4.1.1 高校和谐校园物质文化的内涵
4.1.2 高校和谐校园物质文化的作用
4.1.3 高校和谐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途径
4.2 高校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4.2.1 高校和谐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
4.2.2 高校和谐校园精神文化的作用
4.2.3 高校和谐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途径
4.3 高校和谐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4.3.1 高校和谐校园行为文化的内涵
4.3.2 高校和谐校园行为文化的特征
4.3.3 高校和谐校园行为文化的建设途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4058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058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