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探析周易对太极拳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8-12 17:42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文化没有断层的国家,中国历史上不管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最终认可了汉文化,并被同化,所以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文化:中医、道家、儒家、佛教等等诸子百家,形成了中国的特征文化。在所有的文化中,武术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她立足于武术技法的实践,源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武术还是中国传统文化,都与文化的源头-《易经》关系密切。“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如是说。犹如细胞之分裂,由一生二,由二而四,四有分裂成八……,如此不断分裂衍生,宇宙间万事万物莫不依此原理生成变化着。《易》曰:“古者包牺氏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伏羲为大家所熟知,也就是文中的包牺氏,从记载看在易学的起源中,伏羲起来非常关键的作用)。 从有王朝开始,夏朝有《连山易》,商朝有《归藏易》,周朝有《周易》,其中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兵家、阴阳家、道家、儒家等等,极大了丰富了易学。可以说,易学是中国历史进化的结果,是中国优秀文化沉淀积累的成果,是中国的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集体创造的结晶...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前言
    1.1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选题依据
    1.4 研究的现状分析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观察法
        2.2.4 分析与归纳法
        2.2.5 历史研究法
第三章 界定概念
    3.1 太极的概念
        3.1.1 “极”表示“太空的中心
        3.1.2 “太极”即是“理”
        3.1.3 太初、原始的含义
        3.1.4 笔者的观点
    3.2 太极拳的概念
    3.3 张氏等太极拳的界定
    3.4 太极武术的分类
        3.4.1 太极武术的定义
        3.4.2 太极武术的分类
        3.4.3 太极拳的分类
    3.5 易的界定
    3.6 笔者对易的界定
第四章 对易学的认识
    4.1 易学的起源
    4.2 周文王演周易
    4.3 对周易的认识
第五章 太极拳的起源说
    5.1 许宣平创拳说
    5.2 张三丰创拳说
        5.2.1 张三丰其人
        5.2.2 张三丰创拳
    5.3 陈王庭创拳说
        5.3.1 陈王庭其人
        5.3.2 陈王庭创拳
    5.4 王宗岳创拳说
    5.5 武当山创拳说
    5.6 陈家沟的陈卜创拳之说
    5.7 唐代李道子创拳说(称“先天拳”)
    5.8 唐代胡镜子创拳说
    5.9 戚继光创拳说
    5.10 韩拱月创拳说
    5.11 其它创拳说
    5.12 笔者的分析
第六章 各路太极拳的概述
    6.1 “张氏”太极拳
    6.2 王氏太极拳
    6.3 陈氏太极拳
        6.3.1 杨式太极拳
        6.3.2 武式太极拳
        6.3.3 孙式太极拳
        6.3.4 吴式太极拳
    6.4 江南派太极拳
第七章 太极拳与周易关系的探究
    7.1 太极拳与易之三义的关系
    7.2 太极拳与“阴阳”的关系
        7.2.1 太极拳的内在精神所蕴含的阴阳学说
        7.2.2 太极拳的外在形态所蕴含的阴阳学说
    7.3 太极拳与“四象”的关系
    7.4 太极拳与“五行”的关系
    7.5 太极拳与“六合”、“七星”的关系
    7.6 太极拳与八卦、九宫的关系
第八章 易学视野下太极拳的习练
    8.1 正确的习练太极拳
        8.1.1 凝神调息、注重呼吸
        8.1.2 抽丝劲、缠丝劲
        8.1.3 去拙力
        8.1.4 桩功
        8.1.5 建立正确的表象
        8.1.6 向技击化发展
    8.2 太极拳根据《周易》本体论制定修炼层次
        8.2.1 炼精化气
        8.2.2 炼气化神
        8.2.3 炼神还虚
第九章 太极拳的发展
    9.1 太极拳发展现状
        9.1.1 太极拳的传承模式
        9.1.2 开馆设场
        9.1.3 俱乐部发展模式
    9.2 太极拳的发展策略
        9.2.1 政策保护,资金支持
        9.2.2 营造绿色的武术环境
        9.2.3 打造民族的徽标
        9.2.4 教育的问题
        9.2.5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项目
        9.2.6 彰显高雅文化,大力发展社区、公园太极拳
        9.2.7 农村体育,注重太极拳的发展
        9.2.8 法律保护
        9.2.9 加强农村的宣传
        9.2.10 启蒙教育
第十章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本人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4058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4058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d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