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儒家和谐文化的现代和谐班级建设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09:34
本文关键词:基于儒家和谐文化的现代和谐班级建设的策略研究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班级是校园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儒家文化中有相当一部分蕴含了和谐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可以为和谐班级的建设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在构建和谐班级的过程中对儒家和谐文化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应该结合时代特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创造出独特的运用模式,为构建和谐班级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与此同时,和谐班级崇尚的和谐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儒家和谐文化。 在班级的建设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1)生生关系的不和谐;(2)师生关系的不和谐;(3)师师关系的不和谐;(4)班级建设与家庭教育之间不和谐;(5)和谐班级的建设与学校评价体系的不和谐。上述不和谐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评价、教育观念的偏差以及传统文化的缺失。因此笔者认识到构建和谐班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建设和谐班级的对策,以期为班主任们提供一个可借鉴的参考方案。本文研究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简述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是儒家和谐文化与现代和谐班级建设的关系。介绍了儒家和谐文化的内涵、基本思想、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现代和谐班级的内涵与特征,以及儒家和谐文化为现代和谐班级建设的提供了思想资源。 第三部分是现代和谐班级建设的不和谐现状及成因分析。通过分析和谐班级建设的现状,剖析了和谐班级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四部分是基于儒家和谐文化的现代和谐班级建设的策略设计。主要从“天人合一”、“仁者爱人”、“为国以礼”、“和而不同”来分析构建和谐班级的策略,这是本文的重点。
【关键词】:儒家 和谐文化 和谐班级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51.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3
- 0.1 选题的意义8-9
- 0.1.1 理论意义8
- 0.1.2 实践意义8-9
- 0.2 当前研究现状9-11
- 0.2.1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误区及价值9-10
- 0.2.2 构建和谐班级的理念10
- 0.2.3 构建和谐班级的措施10-11
- 0.3 论文的逻辑结构11
- 0.4 研究方法11-12
- 0.5 论文的创新之处12-13
- 第1章 儒家和谐文化与现代和谐班级建设的关系13-24
- 1.1 儒家和谐文化的要义13-19
- 1.1.1 和谐的含义13-14
- 1.1.2 儒家和谐文化的含义14-15
- 1.1.3 儒家和谐文化的基本思想15-19
- 1.2 现代和谐班级的内涵与特征19-22
- 1.2.1 和谐班级的内涵19-20
- 1.2.2 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和谐班级的特征20-22
- 1.3 儒家和谐文化为现代和谐班级的建设提供思想资源22-24
- 第2章 现代班级建设的不和谐现状及成因分析24-32
- 2.1 班级建设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24-29
- 2.1.1 班级内部人际关系的不和谐24-27
- 2.1.2 班级建设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27-28
- 2.1.3 和谐班级的建设与学校的评价体系的偏差28-29
- 2.2 现代和谐班级建设过程中不和谐因素分析29-32
- 2.2.1 家庭教育的偏差29
- 2.2.2 社会评价的偏差29-30
- 2.2.3 教育观念的偏差30
- 2.2.4 传统文化的缺失30-32
- 第3章 基于儒家和谐文化的现代和谐班级建设的策略设计32-44
- 3.1 弘扬"天人合一"的生态化理念,促进评价机制的科学化32-34
- 3.1.1 "与天地参"——树立人与自然共处的理念,规范学生行为习惯32-33
- 3.1.2 "制天命而用之"——加强生态教育,构建合理的班级评价机制33-34
- 3.2 弘扬"仁者爱人"精神,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发展34-37
- 3.2.1 "仁者爱人"——坚持平等性原则,构建博爱的集体34-35
- 3.2.2 "仁者,人也"——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培养怀仁氛围35-37
- 3.3 弘扬"齐之以礼"的礼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的偏差37-39
- 3.3.1 "礼之用,和为贵"——营造良好的教育心理氛围37-38
- 3.3.2 "约之以礼"——营造良性教育竞争环境38-39
- 3.4 弘扬"和而不同"的黄金法则,促进班级内人际关系和谐39-44
- 3.4.1 "君子和而不同"——班级管理中的个性化理念39-41
- 3.4.2 "因材施教"——班规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41-44
- 结束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48-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西前,赵文峰;营造班级 "和" 的氛围[J];班主任之友;2005年04期
2 税尚军;;构建和谐班集体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汤一介;略论儒学的和谐观念[J];船山学刊;1998年01期
4 张绪刚,徐成芳;孔子“和而不同”方法论的现代意蕴[J];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04期
5 杨瑾;从“和”文化的内涵看“和谐社会”的构建[J];大众科技;2005年09期
6 王国泰;;优秀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J];甘肃教育;2006年04期
7 单华宝;华凌志;;儒家和谐思想的价值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8 郭华;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3年32期
9 张晓红;;创新性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06年24期
10 郭思乐;;生本教育:最大限度地依靠生命自然——突破东方考试文化圈的一种思路和实践(上)[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海珍;传统儒家“和”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11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01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