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大学生依恋的内隐和外显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12:39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依恋的内隐和外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依恋 反应时 父母同伴依恋量表 结构分离


【摘要】:以反应时实验和父母同伴依恋量表的方式,分别测量大学生的内隐和外显依恋现状。目的:揭示大学生的内隐和外显依恋结构是否分离。结果:在内隐依恋的信任和沟通因子上,对同伴的反应时小于对母亲和父亲的反应时;在内隐依恋的疏离因子上,对母亲的反应时小于对同伴和父亲的反应时。依恋内隐实验中的父亲信任和沟通因子呈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外显依恋量表中,父亲疏离、同伴信任和同伴沟通呈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些结果体现了依恋内隐和外显结构的分离。依恋内隐中的父亲信任、母亲疏离、同伴信任、同伴沟通和同伴疏离与外显量表中相对应的因子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依恋内隐中的父亲沟通、父亲疏离、母亲信任和母亲沟通与外显量表中相对应的因子之间均为显著负相关。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关键词】依恋 反应时 父母同伴依恋量表 结构分离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mother trust and mother communication ar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ose correspond ingfactors in the explicit attachment scale.0引言依恋是指婴儿与照顾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结,它在个体毕生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国内外学者广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军;;语音、词义的Stroop干扰效应[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杨晨;张积家;;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和普通话单言者周期性时间推理比较[J];心理科学;2011年04期

3 闫春平;申鲁军;杜卫;高红丽;杨世昌;;个体特质推论与行为推论的性别差异[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4 陈穗清;张积家;肖二平;;图-词干扰范式下汉语口吃者的语义编码[J];心理学报;2011年09期

5 王瑞明;邓汉深;李俊杰;李利;范梦;;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的自动激活[J];心理学报;2011年07期

6 陈栩茜;张积家;;时间隐喻在汉语时间量词语义加工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1年08期

7 李海江;杨娟;贾磊;张庆林;;不同自尊水平者的注意偏向[J];心理学报;2011年08期

8 金颖;刘翔平;兰彦婷;张功;李开强;;反馈对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错误监控能力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4期

9 刘振会;宣宾;曹亢;张爱青;;大学生在双趋冲突和趋避冲突中的折扣率差异[J];心理学探新;2011年03期

10 袁宏;黄希庭;;A/B型人格对时间性前瞻记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永聪;苗丹民;刘旭峰;齐建林;赵金平;范卫华;;表象旋转加工阶段的线性区分[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丁道群;;内省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晓溪;;心理疲劳对反应时影响的实验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张述祖;史志英;;视知觉的不同维度比较[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5 王奰;马谋超;;品牌特质检测——综合集成方法论的应用[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魏义梅;;反应竞争:污染认知加工反应时测量的因素[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梁宝勇;许连根;;关于视觉客观疲劳的几种测验的实验比较[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8 蒋重清;刘颖;杨丽珠;;情绪促进组和情绪干扰组儿童的脑电机制研究[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彭聃龄;郭德俊;张素兰;;同一性判断中汉字信息提取的初步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10 刘江娜;张智勇;;模拟招聘情境中的内隐偏见[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陈侃 申荷永;身边的分析心理学[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国防;视觉表象表征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吴彦文;心理不应期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曹瑞;刺激特征数量和特征突显度对样例效应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何灿群;基于拇指操作的中文手机键盘布局的工效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张乐;态度形成的理论与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明矾;情绪负启动效应的双重机制[D];中南大学;2007年

7 董圣鸿;多重参照框架及数字表述方式对数字加工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昭红;情绪影响反应抑制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胡林成;数量模块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傅丽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认知过程特点及其缺损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峰;检测时、信息加工速度和一般智力关系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敏;图形的相似性判断与差异性判断的关系及机制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金玲;数学焦虑、工作记忆和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D];济南大学;2007年

4 白丽霞;社会人群慢性疲劳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及大学生慢性疲劳客观评定指标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5 刘晟楠;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低大学生类比推理能力与工作记忆关系的实验[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汤婷;国定50幅道路交通标志安全识认的适用性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效贞;不同情境状态下数学焦虑对估算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毛静亚;有关反省抽象与认知结构的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马进;健康青年脑力疲劳认知能力评定指标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张淑敏;IRT计时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12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012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d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