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平等现象:解释与悖论——西方教育社会学相关理论评介
本文关键词:教育不平等现象:解释与悖论——西方教育社会学相关理论评介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不平等 教育技术功能理论 批判理论 冲突理论
【摘要】:制度性教育诞生伊始,教育不平等现象便开始产生。这一现象成为西方许多学者和思想家关注的对象。人们试图消解教育不平等。而事实上,教育不平等现象始终无法消亡,甚至很难淡化。主要原因是这一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技术基础、社会制度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有着复杂的教育效应和社会效应。上个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许多学者充分认识到教育不平等现象深刻而多样化的原因与效应,寻求从不同视角解释或批判教育不平等,致力于合法化或者消灭教育不平等。纷繁丰富的观点和研究结果启发着人们更为全面和客观地理解教育不平等现象,并为人们努力淡化教育不平等提供了思想启发,奉献了更为现实和可行的实践思路。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关键词】: 教育不平等 教育技术功能理论 批判理论 冲突理论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育部重点课题“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推进教育公平的实践研究”(DGA080072)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20世纪至今,教育不平等现象始终是西方教育社会学相关理论关注的对象。人们试图通过研究,解释或辩护其存在的合理性,或者反驳相关观点,并努力淡化和消解教育不平等现象,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实证性的和理论性的观点,影响着当时和当今的制度安排、相关政策与教育实践。本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怀新;赵梦蝶;;“为美国而教”计划的实施与影响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2 王泳;义教——弥补教育不平等的民间举措[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年06期
3 朱玲;基础教育不平等背后的社会经济不平等[J];阴山学刊;2005年02期
4 陈煜;黄清峰;;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研究综述[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5 戴静;;公共财政下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J];经济前沿;2006年Z1期
6 李海涛;;我国教育不平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6年23期
7 刘娜;;消除教育不平等——实现民生的基石[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年07期
8 刘泽云;;教育与工资不平等:中国城镇地区的经验研究[J];统计研究;2009年04期
9 温娇秀;王延军;;我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动态研究——一项基于各地区教育基尼系数的实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温娇秀;;我国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扩大的动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才;;霍耐特对早期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2 斯蒂芬诺·佩去契尼;刘芳;;再思批判理论:规范性、权力与民主[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3 曹晓俊;;我国教育平等问题的思考和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沈华;岳昌君;丁小浩;;基于因子分析的教育不平等国际比较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马丁·贝克·马图斯蒂克;陈旭东;汪行福;;卓越人生与批判理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6 范晓丽;;从“启蒙辩证法”到“为承认而斗争”———谈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转向与哲学基础嬗变的双重逻辑[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王凤才;;实用主义对霍耐特的影响(论文纲要)[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薛稷;;特里·伊格尔顿批判理论思想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傅永军;;现代性、文化救赎与批判理论[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施立峻;;审美批评的限度与可能——从批判理论看当代审美批评的建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穗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实证主义与批判理论的结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早报记者 金蓓蕾;“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首先要改变城乡教育不平等”[N];东方早报;2010年
3 南帆;批判理论的当今形式[N];福建日报;2002年
4 鲁君;正视重点大学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困境[N];工人日报;2005年
5 特约评论员 顾昕;“义务教育行政化”导致教育不平等[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6 阎静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林克莱特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理论规范性视角突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黄一芳;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传播批判理论(下)[N];中华新闻报;2000年
8 黄一芳(作者单位: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传播批判理论(中)[N];中华新闻报;2000年
9 陆扬;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反思[N];文艺报;2000年
10 安尊华;促进教育公平[N];贵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郑春生;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包立峰;意识形态幻象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D];吉林大学;2009年
4 曹峰旗;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批判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陈士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逻辑[D];扬州大学;2008年
6 夏莹;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D];清华大学;2005年
7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施立峻;审美批判与理性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东东;从批判反思到话语沟通[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甘锋;洛文塔尔文学传播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晓娇;我国教育不平等及其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2 尹志超;公共文化资本与城乡教育不平等[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3 徐亚平;重思马克思的批判理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昕;现代出版批判理论的建构与应用[D];北京印刷学院;2005年
5 李t2t2;正义的对话[D];复旦大学;2010年
6 杨华;从政治经济批判到社会文化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郑炜君;批判理论观照下的现代教育[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迅;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述评[D];苏州大学;2001年
9 雷慧;论西方大众文化的批判与辩护[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刘维红;论大众媒介与消费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33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03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