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农远资源环境下构建生态课堂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06:50

  本文关键词:农远资源环境下构建生态课堂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远工程 农远资源 生态课堂 可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与其它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农村的教育水平也普遍偏低。为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落后的局面,从2003年起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开展了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取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等三种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农村的教学方法试点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似一股充满活力的清泉注入了广大农村的肥沃土壤,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给农村的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农远工程开展至今,硬件配置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农远工程尚未结束,我们关注的是它给农村中小学带来的效益。而通过已有文献和实际调查发现,农远资源并没有被很好的利用起来,农远资源没有发挥出它预想的效益。究其原因是农远资源没有得到可持续应用。要彻底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落后的局面,就要使农远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而一种好的教学形式也是推动农远资源可持续应用的动力,生态课堂是当今教育界备受推崇的新的教学形式,它立足于生态学角度,以其独特的教育生态学思想为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提供了新视野。本文结合农远资源的优势,一方面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从农远资源环境角度谈如何构建生态课堂,为构建生态课堂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提出研究的背景、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导致农远资源被闲置的问题产生的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来系统的研究促进农远资源可持续性应用的方法,提出解决策略,并在农远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生态课堂的意义。目的是希望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正视农远资源的用途和益处,将农远资源真正的应用于课堂中。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一些中小学农远资源的利用状况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调查农远资源利用不充分的原因,探究农远资源可持续应用的可行对策,研究农远资源与生态课堂的关系,并利用农远资源构建生态课堂。农远工程的优质资源和设备的支持,便于构建生态课堂,同时构建生态课堂也是推动农远资源可持续应用的一种动力。最后设计出利用农远资源构建生态课堂的案例,以此和传统模式的课堂进行对比,旨在为农村中小学提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的建议。本文提出的构建生态课堂只是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充分利用好农远资源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作为参考的课堂模式,希望对改变农村教学面貌上有一些启发。
【关键词】:农远工程 农远资源 生态课堂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3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3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农远资源的研究现状10-11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0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3
  • (一) 研究目的11-12
  • (二) 研究意义12-13
  • 第二章 农远资源的利用问题13-22
  • 一、农远资源概述13-16
  • (一) 农远工程13
  • (二) 农远资源13-16
  • 1.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建设模式14
  • 2.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建设模式14-15
  • 3.模式三、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模式15-16
  • 二、农远资源的应用价值16-17
  • (一) 教师方面16-17
  • (二) 学生方面17
  • (三) 教学内容和手段方面17
  • 三、农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17-19
  • (一)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18
  • (二) 符合教育平等原则18-19
  • (三) 改善教学质量19
  • (四) 提高应用效益19
  • 四、农远资源利用中的问题19-22
  • (一) 观念问题20
  • (二)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低20-21
  • (三) 设备缺乏问题21
  • (四) 运用问题21-22
  • 第三章 实现农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22-30
  • 一、促使农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22-25
  • (一) 内部因素22-24
  • 1.教师的因素22-23
  • 2.学生的因素23
  • 3.农远资源三种模式的因素23-24
  • (二) 外部因素24-25
  • 1.政策制定24
  • 2.农远资源的开发与管理24-25
  • 二、农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25-30
  • (一) 提高意识、改变观念25
  • (二)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25-27
  • 1.加强教师培训26
  • 2.资源的二次开发26-27
  • (三) 推进资源与学科整合27
  • (四) 制定相应的激励评价方法27
  • (五) 加强资源规范化管理27-30
  • 1.资源的归类存放28
  • 2.建立资源库28-30
  • 第四章 利用农远资源构建生态课堂30-39
  • 一、生态课堂的内涵及特点30-33
  • (一) 生态学相关内涵30-31
  • 1.生态学与教育生态学30
  • 2.教育生态原理与课堂教学30-31
  • 3.生态课堂31
  • (二) 生态课堂的特点31-33
  • 1.生态课堂是和谐的课堂31-32
  • 2.生态课堂是自主的课堂32
  • 3.生态课堂是情境体验的课堂32
  • 4.生态课堂是合作交流的课堂32-33
  • 二、生态课堂的基本因素33-35
  • (一) 人的因素33-34
  • 1.学生因素33-34
  • 2.教师因素34
  • (二) 环境因素34-35
  • 三、构建生态课堂的意义35-36
  • (一) 生态课堂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35-36
  • (二) 生态课堂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自我36
  • (三) 生态课堂提升生命质量36
  • (四) 生态课堂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36
  • 四、农远资源与生态课堂的联系36-39
  • (一) 农远资源提供的理论指导37-38
  • 1.顺应科学发展37
  • 2.符合素质教育要求37
  • 3.体现新课程目标37
  • 4.提供了课堂教学实例37-38
  • (二) 农远资源提供的技术支持38
  • (三) 构建生态课堂促进了农远资源的有效应用38-39
  • 第五章 案例分析39-46
  • 一、案例39-45
  • 二、案例总结45-46
  • 结论46-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调查问卷50-52
  • 个人简历52-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兴林;;农村中小学网络科技教育之我见[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2期

2 罗永先;;提升农村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8期

3 涂文扬;;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12期

4 蒋庆坤;;煞一煞农村学校“撤并”风[J];杂文月刊(选刊版);2011年09期

5 张娜;王清;;对农村中小学视觉素养教育的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6期

6 邓艳平;;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生流失问题的思考[J];神州;2011年14期

7 尚亚丽;;吉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现状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8 续润华;孔敏;;对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深度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3期

9 张永刚;;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现状及对策[J];福建电脑;2011年05期

10 聂应军;;“学习-创新-服务”型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机制研究[J];内江科技;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琛;赵双;赵桐;;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李妮;;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初探[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3 李祥云;范丽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两免一补”的实施情况分析——基于全国19省80多个乡镇508户农户问卷调查[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贾勇宏;;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障碍及方式选择——基于中西部地区6省(区)的调查[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远伟;范先佐;;关于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的设计[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吴宏超;;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困境与出路[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吴宏超;赵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郭清扬;;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黄佳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以及对策[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培玉;帅相志;刘方爱;鲁燃;朱振方;孔祥霞;朱胜奎;;山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发展规划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段涵敏 通讯员 李陆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农村中小学覆盖率100%[N];湖南日报;2008年

2 ;2003年9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启动[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3 ;5年后,农村中小学将可开展远程教育[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广元市电化教育馆 林正勇;构建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长效发展机制[N];广元日报;2008年

5 记者仇方迎;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N];科技日报;2003年

6 记者 翟帆;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刘福生 通讯员 周训疆;1000万专项资金改造五县市农村中小学危房[N];阿克苏日报;2008年

8 记者 李珂;农村中小学合格校建设启动[N];福建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杨瑞邋通讯员 梁永新 刘云龙;我市农村中小学冬季取暖条件大为改善[N];威海日报;2008年

10 记者 郑阳洋;农村标准化学校在建82所[N];昆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正德;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洪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燕;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应用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德强;农远资源环境下构建生态课堂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方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艳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协调发展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廖小群;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远”工程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张丹;农村中小学撤并衍生文化中心消逝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董洪学;农村中小学“空巢”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白冰;辽宁省农村中小学模式化网络设计[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10 缪高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47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047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f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