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
本文关键词: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
【摘要】:本文以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旨在了解成都地区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人口学因素的主观幸福感差异;调查各项生活指标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程度;考察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对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终探索提升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建议。 本文采用了《主观幸福感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成都地区302名高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经问卷调查的结果,成都地区高校教师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得分介于中等水平;消极情感得分较低:自述幸福感平均得分为6.214,说明成都地区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人口学因素中,性别在主观幸福感上差异并不显著;婚姻、职称与年龄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已婚的高校教师比未婚高校教师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教授的主观幸福感要明显高于助教、讲师和副教授;40岁以上的高校教师拥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成都地区高校教师各项生活指标,如居住环境、家庭生活和收入状况等都与主观幸福感有较高的相关性。生活事件也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正性的生活事件能对主观幸福感起积极的作用;反之,则会对主观幸福感起到消极的作用。拥有成熟应付方式的高校教师能获得更高的主观幸福感,而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则使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较低。 根据调查结果的现状,本文从个人调节、组织层面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给出了提升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建议。第一,高校教师需要适当的个人调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其次增强专业化发展;最后需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心态。第二,组织层面在提升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上应给他们营造和谐的氛围;改善待遇也是一个有效的措施;需要塑造良好的学校品牌,提升高校教师自豪感和归属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高校教师 生活事件 应付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4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6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及结构12-14
- 1.3 主观幸福感研究概况14-18
- 1.3.1 国外主观幸福感研究概况14-16
- 1.3.2 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概况16-18
- 1.4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8-21
- 1.5 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21-23
- 1.6 研究意义23-24
- 1.7 研究内容及可能的创新点24
- 1.7.1 研究内容24
- 1.7.2 可能的创新点24
- 1.8 论文结构24-26
- 第2章 研究设计26-33
- 2.1 研究目的26
- 2.2 研究假设26-27
- 2.3 研究方法27-33
- 2.3.1 研究对象的选择27-28
- 2.3.2 问卷的选择与设计28-30
- 2.3.3 问卷的前测30-31
- 2.3.4 问卷分析方法31-33
- 第3章 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33-43
- 3.1 问卷信度及效度分析33-34
- 3.2 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概况34-35
- 3.3 人口学因素35-40
- 3.3.1 不同性别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35-36
- 3.3.2 不同婚姻情况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36-37
- 3.3.3 不同职称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37-38
- 3.3.4 不同年龄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38-40
- 3.4 成都地区高校教师各生活指标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40-41
- 3.5 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相关分析41-42
- 3.6 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应付方式的相关分析42-43
- 第4章 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结果讨论43-50
- 4.1 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43
- 4.2 人口学因素43-46
- 4.2.1 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的差异43-44
- 4.2.2 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在婚姻上的差异44
- 4.2.3 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在职称上的差异44-45
- 4.2.4 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在年龄上的差异45-46
- 4.3 高校教师各生活指标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46-47
- 4.4 生活事件对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47-48
- 4.5 应付方式对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48-50
- 第5章 提升成都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建议50-55
- 5.1 高校教师个人的调节50-52
- 5.1.1 树立正确的高校教师人才观50-51
- 5.1.2 增强专业化发展,提高成就感51
- 5.1.3 高校教师应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心态51-52
- 5.2 组织层面的改进52-55
- 5.2.1 营造和谐的氛围52-53
- 5.2.2 改善高校教师待遇,提高学术奖励水平53
- 5.2.3 塑造良好的学校品牌,提升高校教师自豪感53-55
- 结语55-56
- 致谢56-58
- 参考文献58-6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61-62
- 附录一62-64
- 附录二64-66
- 附录三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3期
2 任志洪;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毛荆利;周末;巢传宣;章建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年03期
4 周末;张莉;;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作用机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年03期
5 杨婉秋;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4期
6 曹光海;李建伟;林艳艳;;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7 公丕民;博世杰;李建伟;戴美琳;;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8 张桂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书育人;2005年11期
9 邢占军;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探索[J];理论学刊;2002年05期
10 邢占军,黄立清;西方哲学史上的两种主要幸福观与当代主观幸福感研究[J];理论探讨;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陈;高校女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2 姬杨;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及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郑霞;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袁俏;湖南省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72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07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