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研究
【摘要】:比较教育的方法论研究是比较教育学科走向科学化的迫切需要。现如今比较教育学仍然是一门研究对象边界模糊,研究方法杂乱的学科。为了摆脱学科羁绊,重建比较教育的学科威信,有必要对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进行探讨。为此,本文选择了比较教育学发展中的两大主流思想即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之一的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进行系统的探究,通过揭示该研究范式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历程,理清该范式的发展轨迹,着重研究了其代表人物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深入分析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地位,以期对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考察,探讨其产生的社会和学术背景,发展的历史轨迹,特别对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方法论作了深入的研究。第二部分分析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最后一部分对其进行简要的评价。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人文主义自始自终贯穿于比较教育学科、比较教育理论发展的全过程。我们所熟悉的康德尔、乌里希、马林森和埃德蒙·金是人文主义的追随者。但这种研究范式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它不可能在比较教育研究中一枝独秀。比较教育研究不能跳入非此即彼的漩涡,辩证运用各种研究范式才是必由之路。
【关键词】:比较教育 相对主义 范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0-059.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一、引言6-15
- (一) 选题缘由6-8
- (二) 研究意义8-9
- (三) 文献综述9-13
-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13-14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14-15
- 二、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历史考察15-29
- (一)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产生的背景15-22
- (二)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历史流变22-29
- 三、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原理及影响29-32
- (一)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原理29-30
- (二)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影响30-32
- 四、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评价32-36
- (一)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贡献32-33
- (二)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不足33-36
- 参考文献36-40
- 后记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轶;国际化时代比较教育理论的争论[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6期
2 顾美玲;朱利安之前的比较教育先驱[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3 盖尔·P·凯利,郑桂泉;比较教育的论争与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5期
4 王学风,冯增俊;试析当代世界比较教育学的发展趋向[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5 贝磊,桂勤;香港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走向您[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6 郭元婕;世界比较教育论坛大会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7 顾明远;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8 顾明远;知识经济时代比较教育的使命[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9 乐育;“全球化与教育改革:世界比较教育论坛”在京召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10 王黎云,项贤明;解读世界比较教育继往开来的面影——介绍贝磊教授主编的《比较教育:绵延的传统、新的挑战和新的范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春兰;;库恩哲学与科学知识社会学[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家莲;;道德的超自然性与社会公德的建立[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3 余章宝;;经济学理论的经验论哲学基础[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孙思;;科学知识社会学相对主义知识观批判[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石建和;张泉;;构建建筑师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一种类型学的解决方案[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吴彩强;;意向性和背景[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7 卢艳君;;对默顿科学社会学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刘则渊;陈立新;梁永霞;杨中楷;严建新;;中美机械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比较研究[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严寿澄;;儒道二家思想与价值多元论[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10 赵星;董士昙;;对刑事和解理念基础的思辨[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刚 江苏工业大学;相对主义研究的新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文化相对主义是毒药还是解毒剂(下)[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张凤岐;关于“定见”的一些见解[N];电脑商报;2007年
4 赵萍;感受异域的教育风景[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文化相对主义是毒药还是解毒剂(上)[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吴长青;重申文学批评的启蒙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博导 王斌华;重视识字教育的奠基作用[N];文汇报;2007年
8 李荣山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世俗心灵的深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子余 江苏省社科院哲学与文化所;梦醒之间的心灵转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吴琼;艾柯的摆锤[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远辉;比较教育的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罗隽;超越相对主义[D];吉林大学;2004年
3 毕文胜;科学说明相关性问题及其解答[D];厦门大学;2007年
4 常春兰;科学哲学中的相对主义及其超越[D];复旦大学;2006年
5 刘伟;超越相对主义科学观的探索和趋势[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李晓莉;《伤寒论》中英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比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谢礼圣;麦金太尔道德合理性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徐杰;文学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蔡其勇;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余维武;冲突与和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薇;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探析[D];河北大学;2011年
2 董利丹;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杨玲;比较教育世界体系理论分析框架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尚玉慧;埃德蒙·金文化相对主义比较教育理论分析范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敬文彬;21世纪初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殷恒杰;认知相对主义[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艳琴;C.阿诺德·安德森结构功能主义比较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王翠;库森比较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9 董文萍;对西方相对主义道德教育观之基础的反思[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李静;朱利安比较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11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11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