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业的是与非——美国的家庭作业之争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家庭作业的是与非——美国的家庭作业之争及其启示
【摘要】:美国中小学的家庭作业虽已有百年的历史,但一直是争论的焦点。随着美国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术标准的达标要求和对公众对教学质量提升的呼吁,中小学学生的家庭作业量开始增加,由此出现了对于家庭作业的激烈争论以及学者对其进行的实证研究。而这些争论和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布置家庭作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的负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皖西学院政法学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家庭作业 美国 中小学
【分类号】:G571.2
【正文快照】: 1957年的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极大地震动了美国,公众惊呼美国的教育落后于苏联,对其松散的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也对教育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认为家庭作业可以加速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为了改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作业受到了空前的重视。1983年,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放;五十颗星的创意[J];课堂内外(初中版);2004年03期
2 金传宝;;美国:教师处理家庭作业的原则和策略[J];现代教学;2008年Z1期
3 钟铧;;罗恩·克拉克的家庭作业管理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教师;2009年19期
4 任毅;美国孩子放学之后[J];教育文汇;2002年04期
5 纽曼;胡德良;;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J];中华家教;2006年12期
6 王黎敏;小议幼儿家庭作业[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8年05期
7 郑明江;;这样的家庭作业好[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9年Z2期
8 徐光明;快乐的一分钟——上饶五小《一分钟体育课家庭作业》见闻[J];江西教育;1990年05期
9 孟祥涓;;布置家庭作业应讲科学性[J];河南教育;1997年08期
10 杨振丽;努力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谈语文家庭作业的改革[J];河南教育;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张之丙;;家庭作业的新定位——由静性的作业改为动性的教学[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2 耿润;;十九世纪末美国女性教师协会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徐美玲;;“家庭作业”帮他走出“暗恋”——心理咨询手记之一[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4 张博;;美国外来物种入侵相关法律对我国的启示[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5 李虹;;美国公益性地质工作发展方向[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6 庄佩君;;美国大都市区的行政联合及其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刘莉莉;;浅析美国“精明增长”——一种值得我国借鉴的城市发展模式[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李约;;借鉴新加坡美国电子政务的成功经验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冯琳;窦玉珍;;美国空军可再生能源工程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10 雷小生;刘淑春;;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及其对林业部门的借鉴[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科技支撑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娟;如何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N];科学导报;2005年
2 通讯员 张全忠 郑木旺;应城实小“阳光体育”有了家庭作业[N];孝感日报;2008年
3 羊里镇辛兴中学 李慧;浅谈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N];莱芜日报;2009年
4 记者 徐德明 通讯员 侯静 实习生 董媛;学生喜欢做“体育家庭作业”[N];天津教育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胡冰心 许益明;当“家庭作业”遇上“禁补令”[N];镇江日报;2009年
6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徐启生;美国中小学生家庭作业之争[N];光明日报;2009年
7 江苏省盱眙县马坝中心小学 韩丽;“个性飞扬”的作业[N];学知报;2010年
8 李伟楠;家庭作业质疑“学校七小时”[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记者 严晶晶 通讯员 陈云松;宁波宁海县体育家庭作业受学生欢迎[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见习记者 袁晓玲;“学生家庭作业网上做试点”广受关注[N];绍兴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建平;二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D];武汉大学;2004年
2 包惠;美国产业研发的空间结构与科技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程雪峰;媒介垄断与文化渗透:冷战后美国传播霸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王公龙;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5年
5 张健;新闻自由与经济自由的和谐与悖谬[D];复旦大学;2005年
6 赵立莹;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房建国;美国对阿尔及利亚战争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李恒阳;美国不扩散出口管制政策分析[D];外交学院;2006年
9 李广艳;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南斯拉夫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界;“9·11”事件后美国反恐战略探析[D];新疆大学;2005年
2 王娟涓;美国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苍金户;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解红丽;美国对西欧一体化政策研究(1947—1958年)[D];苏州大学;2005年
5 毕云;美国高校收费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杨晓峰;美国环境伦理学研究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范明丽;美国农村社区学院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郑晓军;美国投资基金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吴布林;资源委员会与美国的技术贸易(1932-1949年)[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小丽;PDS:美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11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1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