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论超越技术局限的教育境界的创立

发布时间:2017-11-07 06:21

  本文关键词:论超越技术局限的教育境界的创立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化 教师教育 教育技术


【摘要】: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如何顺应时代的特点,以满足信息化教学环境发展的需要?面对新的技术手段,教师又需作出哪些努力,以力图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与自身能力的固有结构?这些都已成为了我国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本文即通过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与再讨论,来探讨信息化技术手段如何在教育中正确应用以及如何克服技术至上主义的弊端而使现代科技为"教"所用、为"人"所用的问题,以真正实现超越技术的教育新境界的创立。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信息化时代的特征与教师教育发展的新需求1、信息化时代的特征众所周知,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与经济资源,而如何利用计算机和各类通信技术手段去获取、处理并传递信息亦成为了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社会活动。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美凤;对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再认识——教师的素质和角色转变是未来教育的关键[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2 刘万年,冯晓晴;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加厚;创造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2 郭向勇;“双主”网络教学模式的师生角色定位与作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3 剡根会;教育信息化与教学基本要素的角色定位[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4 任儆;信息化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5 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6 李盛聪;杨艳;;网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特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7 张涛;利用ASP技术建立条形码打印系统[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年30期

8 黄庆华;黄蕾;;Blog文化及其对信息化教育的影响[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丁革民;略论信息技术对新课程改革的应对[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李洪潮;梁工谦;沈安林;;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的应用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荣足;;CAI在外语教学上理想与现实作用的差距及原因[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联;基于Web智能教育平台关键交互技术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6年

3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尚晓青;DGS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均;信息技术支持的高中物理探究式学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邱月婷;信息化教学条件下篮球战术思维评价体系的设计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高月霞;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林伟群;浅论构建网络环境下的高效学习体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齐剑鹏;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基于BBS的交互式学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严莉;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研究与软件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丽萍;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建军;校园网络学习及其支持系统设计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吕淑艳;甘肃省城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魏峗;中专物理网络教学资源探索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2 项贤明;走出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泛教育理论的哲学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2期

3 王月胜,胡艳红;试析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J];教育研究;1995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澜;跨世纪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8年02期

2 ;《教师报》第十三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征稿启事[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年06期

3 杨园园;;浅论教师职业定位与教师教育[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年征稿启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7期

5 刘晓敏;;教师教育中的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高亚男;;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教师教育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7 李克军;陈君;;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教育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吴小蓉;;从专业化发展视阈看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2期

9 邱国锋;;依托客家文化资源,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嘉应学院教师教育的实践探索与创新[J];嘉应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潘海燕;;关于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策略的若干思考[J];教育导刊;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志武;;教师教育空间模式的转型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2 吕春菊;薛瑞香;;爱的真诚中[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姚建国;;立足国情 放眼未来 尽快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教育制度[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谢丽惠;;浅论师德建设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袁秀利;;关于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技能的研究[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7 张旭东;崔瑞海;孔令伟;宁凯;;教师专业化视阈下的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8 田山俊;;中国古代师资养成特点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陈驹;;教学设计训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10 黄云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探讨[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宦建新 通讯员单启宁;杭州首推“教师教育券”[N];科技日报;2003年

2 沙河口区教育局局长 崔冬光;教师教育是立校根本[N];大连日报;2009年

3 北京师范大学 方增泉;教师教育亟待建立国家标准[N];光明日报;2010年

4 ;我市举行教师教育工作现场会[N];自贡日报;2010年

5 赵凤平;绘就大连教师教育新蓝图[N];大连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褚清源;破解教师教育发展困境之路[N];中国教师报;2011年

7 甄德山;教师教育的创新之路[N];天津教育报;2011年

8 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陆宏 冯学斌;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培训[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9 戚业国;变革中的教师教育[N];光明日报;2003年

10 蒋莉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局长;教师教育是看不见的教育生产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田腾飞;社会变革背景下南非的教师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苗学杰;融合的教师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翔;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杨慧文;变革中的教师教育范式:海峡两岸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杜静;英国教师在职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奇;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引领下的自主专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齐丹丹;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小文;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4 江海英;教师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徐慧兰;英美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肖平;美国教师联盟之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洪希;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的中英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琛;关于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孙福海;关于教师学习的理论与调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宁静;我国近代教师教育模式的历史变迁[D];河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51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51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9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