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的建模及其对科学教学的意义
本文关键词:基于计算机的建模及其对科学教学的意义
【摘要】:模型是对目标系统的简化的表征,模型建构是一种基于模型的学习活动。模型和模型建构是现代科学教学极为关注的课题。本文对国外关于模型与建模的内涵、计算机模拟与基于计算机的建模、计算机建模工具、计算机建模对科学教学的意义的研究作了概述,以期对我国的中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有所启迪与借鉴。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TP391.7;G434
【正文快照】: 模型(Model)与模型建构(Modeling)不仅是科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认识科学世界的重要工具与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计算机建模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因此,如何认识模型和模型建构、如何通过计算机建模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已成为科学学习与教学关注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正中;示范性高中“三修”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钟映雪;运用软件对高中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思维模型建构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世云 ,肖红霞 ,李林生;为有源头活水来——谈科学教学中学生“情商”的培养[J];山东教育;2004年Z4期
2 袁维新;科学探究:当代科学教学的基本理念[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2期
3 王建明;科学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4 袁维新;国外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面面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5 陈婕;秦浩正;;科学教学设计中教学行为的统计与解读[J];浙江教育科学;2008年03期
6 吕跃春;;如何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优化科学课堂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2010年01期
7 陈红;;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8 郑元明;寓美学教育于数理科学教学中[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9 蓝非;;澳大利亚:科学教学的反思和改革[J];现代教学;2006年06期
10 谭先觉;;科学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J];新课程(教研);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沈理明;杨东移;;学习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吴半边;;以多元智能理论构建科学素质的实践和探索[A];2009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3 林长春;杜红;;境外科学教育中HPS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初步分析——以《Science & Education》期刊为例[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富强;廖伯琴;;“科学教育学”是否是一门学科[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茂;凯德的科学教学法[N];中国教师报;2007年
2 崔林娜 曹_g;科学教学是核心工作[N];中国体育报;2003年
3 柯昌万;第四届APEC教育部长会预备会召开[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北京燕山星城第二小学 刘卫青 北京燕山教研中心 王晓云;运用网络广阔的背景学科学[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5 通讯员 王战飞 唐顺生;秀峰区创新办学育人模式促教育发展[N];桂林日报;2007年
6 李茂 编译;教学录像揭示美国科学教育软肋[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高中华;论廉洁教育与道德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6年
8 胡卫平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李建平;中小学科学教育如何一路走好?[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记者 张伟东;白银区艾黎希望外国语学校正式开学[N];白银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海霞;交互白板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潘瑶珍;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3 尹小云;学习性评价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何美;基于模型的科学学习及其学习环境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周慧芳;中美科学教师职前教育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俊娜;我国科学教育中科学史教学的相关思考[D];河南大学;2007年
7 张明星;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网络课程的开发[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静;美国国家层面的科学教师专业标准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齐利;现代教育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23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23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