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7-12-16 14:32

  本文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 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教育 发展


【摘要】:文化是一个含义无尽的概念,人们习以为常,却莫衷一是。文化一元论无法使之获得新生及生命的延续,多元文化是文化生命周期更长、更强大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不同的文化尽管有不同的价值、表现,却无优劣之分,经过和平的碰撞,不同的文化之间可以相互适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多元共存,平等发展",东西方都应用理解、尊重、鉴赏的视角审视对方文化,加强文化合作交流,这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和愿望。多元文化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引入我国。本文从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
【分类号】:G520
【正文快照】: 19世纪英国著名人类、民族学家,文化史和古典进化论创始人之一泰勒(Tylor),1871年在其名著《原始文化》中认为:“文化或文明是这样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可以习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1(]P12)尽管对文化的定义多达一百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可丽;国外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地区教育的启示[J];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03期

2 王鉴;试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与一体教育观的形成与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永利;;高校广告专业课程的实践创新[J];今传媒;2007年04期

2 潘惠德,许传宏;高校广告专业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的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南文渊;西部开发中的生态民族学[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段颖,杨慧;文化人类学的哲学内涵、经验与理性[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李怀宇;“文化中断”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6 覃红霞;冲突与融合: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7 辛治洋;当前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邓达;易连云;;跨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德育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9 黄骏;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与中国的民族高等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06期

10 黄骏;对中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重新审视[J];江苏高教;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姗泽;生育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教育内涵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庶泉;多元文化课程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潘启富;中国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沈小碚;傣族地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5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6 黄莉;中华体育精神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7 邓达;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民族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兵;文化的理解与融合: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何志魁;西部大开发中贡山县独龙族怒族传统文化保存的教育策略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周淑瑾;於梨华文学作品与海外华人的再社会化[D];福州大学;2002年

5 杨梅;川西彝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个案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廖冬梅;英语教育对漫水湾彝族的民族文化认同的促进作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邓春雪;倾听与理解:藏族学生教育需求[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曹霞;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课程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郭少红;归国初中生文化适应的跨文化研究——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个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王涛;四川省兴文县职业技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连开;关于中华民族结构的学术新体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评述[J];民族研究;199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克军;陈君;;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教育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李行;;浅谈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3 武海娟;;多元文化的兴起与课程的改革[J];现代交际;2011年06期

4 皮武;;教师的文化敏感性及其培养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9期

5 许文艳;窦琴;;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3期

6 贺绍栋;;以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探析教科书中的空无课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3期

7 王丹丹;;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9期

8 谢治菊;;乡土教育:概念辨析、学理基础与价值取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本刊编辑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天津教育;2011年07期

10 滕星;孔丽娜;;墨西哥印第安人的多元文化教育发展[J];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雨丹;;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教育回应[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韩永红;;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教育[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白亮;;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文婷;高成;;“李约瑟问题”对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滕志妍;;民族地区地方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的迷误[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任绍昌;;试论熊希龄的办学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程爱芬;;成功——健康成长的钥匙[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祁进玉;;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1978~2008)[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高洁;;学校、家庭、社会健康教育新模式探索[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余影丽;;关于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从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的关系分析[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效义;以色列:四类学校体现多元文化教育[N];中国民族报;2007年

2 余海波;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徐扬;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寻求多民族共存[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室 张学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张媛芬;多元文化视角的澳门土生葡人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山东省胶州市北关小学 王书友;唤醒“沉睡”的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通讯员 张珂琪 李树鑫;市教育局采取多种渠道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N];四平日报;2007年

8 记者 钟鞍钢;制度保障农村中小学校经费[N];法制日报;2006年

9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生 高耀华;伟大旗帜激励和鞭策青年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郑新蓉;清醒认识今天的教师角色与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吕耀中;英国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靳淑梅;教育公平视角下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欧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镇中学多元文化教师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5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黎义明;澳门回归初期特区政府修改教育制度之管理路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5年

7 庞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瑞典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智力;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2 田景红;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昌江;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月明丹;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校本课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06年

6 臧琰琰;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吕田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聂燕;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校长角色与学校文化建设[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9 易晓琳;中美少数族群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理论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牟欣欣;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96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96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f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