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9 09:24

  本文关键词: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小原国芳 全人教育 素质教育


【摘要】:小原国芳是享誉世界的教育家,“全人教育”理念贯穿了他的整个思想的始终。其内容深邃,系统而又全面的介绍了人的发展应该是完全人格、全面和谐的发展,包括人类的全部文化。自古至今,人类对自身的全面发展在不断探索中,“全人教育”是浩瀚宇宙中人类寻找自我的沧海一粟。它也在不断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在美国建立多所以全人理念为宗旨的学校。我国最早在香港、台湾地区以全人理念为办校宗旨,它与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有所契合。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基础教育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素质教育被视为教育改革的良药,但素质改革仍存在自身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分析,对历史中教育经典的把握以及教育历史的回顾、思考与展望,对小原国芳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和时代价值做出公正的评价和审视,试图把全人教育理念引入我国,使之具有一定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能性。以此借鉴小原国芳全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予以启示我国的教育改革,为我国改革教育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阐述选题缘由、论文研究的内容,对近年来有关小原国芳教育思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及其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对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理论进行诠释。从他的思想渊源和时代背景为基础,进而介绍全人教育的理论内容,对小原国芳思想的形成和核心内容进行初步的梳理。 第三部分: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实践境遇。全人教育理论是不断发展的,有继承也有超越,即全人教育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开花、结果,对比小原国芳“全人教育”与世界全人教育思潮的异同,了解全人教育时代发展历程。以“全人理念”建立的玉川学园为参考,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全人教育理念的实践为例,对全人教育的实践开展有透彻的把握。 第四部分:全人教育理论对我国素质教育的思考。从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概况出发,全人教育引入我国教育改革做可行性分析,全人教育在内容主张、教育目标上与我国素质教育有相通性,与我国的传统观念有契合,分析全人教育理念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借鉴吸收促进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0-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扬;小原国芳与洪堡的“完人”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2 刘宝存;全人教育思潮的兴起与教育目标的转变[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3 毛玉华;孙华美;;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思想述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4 刘维俭;小原国芳的育人思想解读[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5 王浩鹏;;小原国芳道德教育思想浅析[J];中国德育;2006年08期

6 杜学元;朱春红;;小原国芳的母教思想及启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王胜利;论“全人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8 李谊;蔡文;;碰撞与交融——追溯小原国芳教育思想之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9 何山;欧婷婷;文节;;浅谈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轨的策略[J];法制与社会;2009年09期

10 赖明德;全人教育的探讨和落实[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东海;全人教育思潮与高等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淑霞;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的教育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李谊;小原国芳教育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朱丽莉;美国社会转型下的约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谭敏;台湾地区大学全人教育的理念及实践[D];厦门大学;2006年

5 周颖华;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及现代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淑猛;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闫哲;柏拉图的哲学—教育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07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07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f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