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的课堂情绪调节能力总体水平不高;在调节的具体内容上,教师对积极情绪的调节能力高于对消极情绪的调节能力,教师对学生课堂情绪的调节能力高于对自我课堂情绪的调节能力;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随着教龄的增加大致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课题《基于情绪调节的教师心理下健康对策研究》(课题号D/2009/01/085) 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教师情绪调节能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视角》(课题号2010SJD88001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过程”等理念。这些理念的核心要义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应是学生(学生的态度、情感,体会、经验、发展等)而不应仅是学科,教师的讲解、指导、演示等都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尽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玉秀;情绪调节及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辽宁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2 鞠晶,孙俊才;提高大学生对人际冲突导致的负性情绪的调节能力[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年01期
3 孙越异;张宁;;情绪与问题指向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莉;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梅;高中生不同人际关系群体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代玉美;中小学生的情绪对其外显和内隐记忆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陆芳;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国猛;情绪自我教育与初中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玉秀;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6 刘爱芹;中小学生学校恐惧情绪调节方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娇;情绪表达自我调节的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越异;情绪应对及其临床价值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司朝荣;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郑金海;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学生恐惧情绪的形成与调节[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允;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心理压力及缓解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拴云;;《学记》对教师专业化的现代启示[J];教师;2011年20期
2 何艳;龙洋;刘伟;;基于学生评价的多媒体教学效果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6期
3 刘艳;张军锋;;职业院校多媒体教学应用现状的调查报告[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4期
4 杨剑;邹文蓉;;浅谈教师职业专业化[J];中国市场;2011年32期
5 徐亮;罗婷婷;蒋玉梅;王亚琨;张进辅;;大学生母亲依恋状况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年03期
6 徐香琴;;社会角色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化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8期
7 周红;;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知识建构的特点及策略[J];教育探索;2011年08期
8 阳秀英;何显教;赵善民;王映;黄丽娟;王彩冰;梁祚仁;黄俊杰;黎昀;;《生理学》网络课程应用与需求情况问卷调查与分析——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高芹;;PCK:教师知识从“缺失的范式”到价值回归[J];教育导刊;2011年07期
10 何丽娟;艾述华;;试论陶行知的教师专业化思想[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东;崔瑞海;孔令伟;宁凯;;教师专业化视阈下的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连茂廷;房元霞;;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蒋菊;;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历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张传燧;蒋菲;;《学记》的教师思想与教师专业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何元庆;;1196名大学生应对风格的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孙玉香;杜艳丽;;沙河口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孙芳;张新蕾;;初一某班女生青春期教育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李俊茹;;教师的激励风格与学生内部动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李梦霞;董朝辉;谭水桃;;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戴祯杰;周敦;;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考[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柯杨;农村教师专业化亟待实行[N];河南日报;2009年
2 安徽省霍山县明德学校 何升琼;教师专业化的实践困境与超越[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张颖 高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优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调兵山市第一小学 任丽娟 郭华伟;教师专业化现状及发展途径[N];铁岭日报;2010年
5 孙世杰;给问卷调查降温[N];中国教师报;2003年
6 记者 牟方祥;“教师专业化”渐行渐近[N];重庆日报;2003年
7 实习生肖承云本报记者王春;教师专业化,一个全新的话题[N];科技日报;2002年
8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吴永军;教师专业化研究 可成教育生产力者几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刘微;教师专业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江苏教育学院 王铁军;校长教师专业化的五个特征[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秀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祯玉;突围与自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敏;美国教育政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苍金户;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2 房敏;教师教育中师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理性分析与对策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艳;教师风格形成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时间;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运行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俊芳;教师专业化:教育者的实践理性回归[D];山西大学;2008年
6 齐丹丹;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胜;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林成堂;教师专业自主权问题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查冲平;师范类本科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红燕;试论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07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07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