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实的显现
本文关键词:教育事实的显现 出处:《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象学"面向事实本身"的方法论原则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要求把教育视为一个意义结构和生命历程。教育现象学力图克服传统教育的知识论倾向,通过去蔽揭示存在的本真意义,从而促进人主观精神的生长。现象学所提出的"看教育"是在生活体验中展开的,并通过改变对人的理解方式为教育发展提供新的立足点。现象学从认识论—存在论—实践论的理论演进,彰显了教育事实显现的逻各斯,确立了教育的实践旨趣。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AFA080006)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学校教育不只是以传递间接知识。教育除了要将通过将学生引入具有普遍性的知识境域之外,还使学生获得主体性的提升与超越,引出进入不同生活境域的无限性。“教育在古希腊的语言中,意味着‘引出’,也就是引出一个人来,这一引出的过程就是新人的诞生,包含着化育的意思。”[1](P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张贤根;逻辑与逻各斯和思想——海德格尔逻辑思想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6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马志生,敬海新;哲学思维方式的嬗变:从预成论到生成论[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8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9 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10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4 陈超;;西方国家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干预[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5 仲辉;;对海德格尔“纳托普报告”的再“观看”[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冯文坤;“自然”思微与诗学再识[D];苏州大学;2002年
9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2 胡长栓;文化哲学的悖论及其历史向度[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韩连庆;论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解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革新;返回存在之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重才;从“新写实”小说看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在新时期的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萍;;论教育现象学的理想[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2期
2 ;观点[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8期
3 ;《江苏教育研究》2011·8A要目[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4期
4 杨开城;;我们需要何种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视角的回答[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6期
5 熊川武;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J];中小学管理;1997年05期
6 范莉峰;;现象学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价值[J];晋中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桂生;;“教育史学”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曾继耘;;科学主义思潮影响西方教育实验发展的历史分析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徐卫红;;毛泽东论教育的双重身份及对中国学校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于洪卿;;西方教育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张延昭;;教育史研究中的“教育缺失”现象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王正福;;浅谈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选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泓霈;“拯救男孩”更要制度和环境给力[N];光明日报;2011年
2 徐吉志 李霞;科研热潮,隐含着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斯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校长[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贾建厅;教育要注重学生心理环境建设[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5 谈应斌;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角色的转变[N];张掖日报;2006年
6 烟台市教科院 管锡基;农民没有文化?教师缺乏理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宋雪莲;教育乱收费,根源在哪里[N];中国审计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魏颖;多样态研究:我们怎样“言说”[N];天津教育报;2008年
9 崔晓晖 刘金怀;对教育的终极关怀[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岳刚德;现代和后现代语境下的课程话语[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萍;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0年
2 桑志坚;超越与规训[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徐辉富;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海波;教育问题的前提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维娜;局外生存:相遇在学校场域[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姗姗;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洪兰;科学主义与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卿博;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观:一种现象学视角[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小菲;生活体验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3 马鸥;基于现象学与教育现象学的多元智能理论及教育应用评析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代文叶;教育现象学视域下教育机智生成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云华;“科学三分”视野下教育学学科归属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李晶;教育何以异化[D];广州大学;2011年
7 王颖;教学假象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倪寿英;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成长观及其现代启示[D];苏州大学;2008年
9 岳欣云;应然、实然与必然[D];河南大学;2002年
10 陈健;试论教育生活体验研究的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12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12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