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异化与转型——基于社会分工演进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7-12-21 08:07

  本文关键词: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异化与转型——基于社会分工演进的考察 出处:《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分工 教师 职业 专业化 转识成慧


【摘要】:教师职业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社会分工使教师成为一门职业。工业经济以来,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学校也以知识传递效率为目标实施精细化分科教学,这不仅分裂了教育中知识价值与智慧价值的和谐统一,而且严重偏离了教育活动的"为人"目的,教师在此背景下逐渐走向以知识传递为目标的专业发展,其专业化发生异化。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经济,社会分工中劳动者分工趋于模糊,人的发展更具丰富性,教育活动需要从根本上回归"为人"之目的。因此,教师职业专业化必须由"传递知识"的专业化向"培养人"的专业化转型,使教师成为"转识成慧"的专业工作者。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社会分工与教师职业专业化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教师这个职业由非职业、一般职业到专业的演进过程。社会分工使教师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这为教师职业专业化奠定了基础。然而,学校内部精细的分工致使教师职业向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发生异化,这与信息化经济时代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祥明;发展知识经济与制度创新[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贺一耕;制度创新与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崔建华;;我国人力资本生产制度缺陷及其深层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后小仙,徐永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中的政府经济功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郭翠菊;论怀特海的教育艺术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何晓玲,郝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制度成因初探[J];北方经济;2005年10期

7 胡贺;;风险投资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及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8 李雪松;制度变迁进程中政府的经济职能[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9 李慧才;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机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张民巍;社区制度的培育与规则的形成——从几个案例考察城市社区权力的形成方式[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芳;;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产权问题[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2 金媛媛;;中国农户小额信贷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马江;;科学发展观——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方针[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4 马江;;贯彻循环经济理念 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5 马江;章尺木;;关于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燕继荣;;对于服务型政府改革的思考[A];中国改革论坛文集[C];2007年

7 李忠旭;;蔬菜流通模式的制度变迁——关于农产品市场改建成超市的问题探讨[A];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征集论文集[C];2005年

8 张俊清;;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A];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征集论文集[C];2005年

9 何丹;吴九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贺卫;;试论诺思的经济增长学说——制度变迁理论[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胡金波;21世纪初我国充分就业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4 郑学军;中国股市的结构与变迁[D];厦门大学;2001年

5 郭建晖;国有资本财务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杨明;可持续发展的矿业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7 邹平;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8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9 刘建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王小龙;经济发展、劳动分工与最优社会契约[D];西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莉;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以美国庄臣公司(中国)为例[D];暨南大学;2000年

2 刘涛;我国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3 张新国;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粟建国;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丁俊民;国有商业银行监管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年

6 杜金沛;国企预算约束与企业产权制度创新[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7 秦泗阳;制度变迁理论的案例分析——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水权制度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9 袁经文;中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零现象的经济学分析[D];广西大学;2001年

10 宗晓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发友;教师任职学校与教师专业发展[J];天津教育;2004年02期

2 孙福兵;;教师专业化:标准与素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年03期

3 周冬祥;;校本研修:教师自主成长之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1期

4 高丽萍;;从《学记》看教师专业化发展[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魏月侠;朱江;刘海波;;教师专业自主的内涵剖析[J];山东文学;2009年S4期

6 高岩;;教育技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兼谈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与出路[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7 胡锋吉;潘宇峰;;基于责任承担的教师专业伦理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4期

8 李志平;教师专业化问题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04期

9 续路增;构建三维立体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辽宁教育;2003年Z2期

10 胡庆芳;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习与学习文化的重建[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坚;市九小教师专业强[N];湛江日报;2007年

2 屠莉娅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新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身份的确立提供了契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  刘见;海南取消教师专业职务终身制[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林周毅;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四面“镜子”[N];中国教师报;2007年

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杨明全;教师专业发展新动向新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赵凤平邋记者 于洪全;用十七大精神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N];大连日报;2007年

7 记者  张冬素;免费培训新农村教师[N];浙江日报;2006年

8 记者 杨康 通讯员 赵巨成;名校研究生争入斗门当老师[N];珠海特区报;2009年

9 李茂 编译;教师专业学习团队:向单打独斗挑战[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10 周洪宇;从教师节送不送礼看教师专业伦理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桂琴;教师的实践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邓涛;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光余;教师教学效能的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志泉;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子秋;以校本课程领导促进学校改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敏;PCK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强;知德共生:教师胜任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利;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国家标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寒荣;现象学教育学启示下的教师教育智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燕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学校办学质量[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晓燕;关于初任教师专业身份及其建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顾志红;新课程的教师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杜芳芳;教师个人理论及其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丹;自我的迷失与重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邹昌明;多元文化下美国教师专业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周小青;新任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15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15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1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