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研究者的价值追求
本文选题:理论研究者 + 价值追求 ; 参考:《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1期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出现了市场化、功利化、"科学化"、边缘化、私益化等诸种现象,教育理论研究者面临着身份危机与社会责任的缺失。通过教育理论研究来履行其社会责任,推动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是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本然要求。教育理论研究者应该追求"真理性"、"公共性"与"超功利性"的基本价值,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
[Abstract]:At present, in the field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science, marketization, utilitarianism, "scientific", marginalization, self-interest and other phenomena have emerged. Educational theory researchers are faced with identity crisis and lack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t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educational theory researchers to fulfill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educa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theory. The researchers of educational theory should pursue the basic value of "truth", "publicity" and "super utilitarianism" in order to fulfill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mission of the times.
【作者单位】: 厦门理工学院;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GA090362)
【分类号】:G40-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勇;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田海洋;於荣;;论地方高校的大学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张烨;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矛盾及其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赵为,栾培新;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益[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王正福;确立教师在大学学术管理中的主体地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赵婷婷;从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看我国大学素质教育改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雷庆,冯厚植;对新世纪高等学校的若干新认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徐小洲;论奥尔特加的大学改革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10 刘贵华;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困境与大学学术“生态合理性”的确证[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宏;;本科通识教育改革后教育质量管理探索——实施两阶段分流制[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陈小红;;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科学建设[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彭拥军;;高等教育功能研究的反思[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李春萍;;学者·知识分子·知识工作者[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荀振芳;;学术自律视角中的学术自由[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7 米俊魁;;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法治化初探[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8 王恩华;;我国大学学术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一个治理视角[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刘克利;;经由大学思索科学发展观——从湖南大学办学渊源说起[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刘岚;;对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的一些思考[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2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3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姚建根;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成本个人分担[D];浙江大学;2001年
3 霍炬;董仲舒与西汉前期文论理论前提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君辉;当代中国大学精神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朱丽翔;主体性大学生道德素质评估之主体性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自雄;试论文本阐释规范的再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乔玉香;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白健;中美高等教育依法治教之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武洁琼;高等学校科技发展能力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立平;黄红武;;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及其实现条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7期
2 罗华明;;学校应注重“合作文化”建设[J];江苏教育;2011年17期
3 朱科松;;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价值追求[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4 王彦明;;教学正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蕴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9期
5 朱科松;;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价值追求[J];学理论;2011年21期
6 邱琳;;还教育以价值本性——论教育之现代性的消解[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1期
7 杨兴林;马丁;;教育理念的坚守与创新同等重要[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8 吴海丽;;公民教育的“班本”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4期
9 余佑红;;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四种价值选择[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年08期
10 阮滢;;教育信息化 多元理解·智慧行动·突破藩篱[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瑶;陈永胜;;大学生的精神性:结构与测量[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肖承罡;;万木草堂的道德教育模式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小学副校长 朱志军;如何让听课不再尴尬[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成都大学 李科;从“呐喊”走向行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叶莎莎;有效发展:优质教育的价值诉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 刘光明;校长首先应当做“领导”[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斌雄 郜晏中;终结“拼爹”现象[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袁自煌;夯实国家发展基石 努力推进教育公平[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 焦天民邋王培峰;教学:和谐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市教育局副局长 肖振安;采取有效措施 认真做好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工作[N];辽源日报;2006年
9 关慧;“拉住好学校的‘缰绳’,是不科学的”[N];人民政协报;2006年
10 肖北方;发展——教师职业道德新主题[N];天津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瑶;大学生的精神性:概念、结构与测量[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2 马建山;创生:教师课程实施的一种价值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建;班级管理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晴;“教育学立场”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柴逢国;对建国后(1949—1999)教育方针价值取向演变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翠萍;主体间性课堂教学重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敏;生命视野下教师的德性[D];山西大学;2007年
8 刘淑红;20年来我国活动课程的改革历程和发展趋向[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春阳;从个人主义教师文化走向合作的教师文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黎文芳;实践经验的教育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28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928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