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的内涵与特点探析
本文选题:理念 + 教学理念 ; 参考:《教育导刊》2011年11期
【摘要】:教学理念是从先进的教学理论中演绎出来的有关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是"教学应该怎样以及何以需要如此"的理想化认识,反映着人们对教学实践的价值期待和理想追求。教学理念负有引领教师追求教学理想的使命,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前瞻性的特点。教学理念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教学实践的内隐机制表明,它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特点。在一定时期内或特定情境中,教学理念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又表现出动态发展的一面。
[Abstract]:Teaching idea is a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activities derived from advanced teaching theory, which is an idealized understanding of "how and why teaching should be needed", which reflects the value expectation and ideal pursuit of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concept has the mission of leading teachers to pursue teaching ideal, which determines that it must have forward-looking characteristics.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eaching idea and the implicit mechanism influencing teaching practice show that it has distinct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In a certain period or in a specific situation, teaching ideas are relatively stable. With the change of social demand and the deepening of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ideas show dynamic development side.
【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发生学视角下的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机制研究”(编号:10YJA880030)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海,邓娜,杨小雯;论教学理念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教学研究;2004年03期
2 黄小莲;论教师教育策略的确立[J];教育评论;2002年06期
3 孙亚玲,傅淳;教学理念辨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桂珍;面向数字化时代的高校艺术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2 李芒;郑葳;;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历史审视[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 罗永忠;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目标初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胡范铸;基于“言语行为分析”的法律语言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段雪桃;汉英语言中的隐喻[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刘金;叶绍灿;;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江淮论坛;2006年03期
7 杨力;论科技成果转化与扩散中的社会文化因素[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王静爱;苏筠;贾慧聪;;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地理”的教学理念与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6期
9 王晖;柳一群;;人格教育的理念、取向及其方式[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10 刘士心;刑法中持有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新探[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潘革生;何援军;赵峻颖;;计算机图形学教学理念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超;;西方国家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干预[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爱民;道德教育范畴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梁清;批判与扬弃:教育异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曹润生;论世界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唐振平;当代中国大学自治管理体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高振勇;票据法律制度的经济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8 牛利华;“回归生活世界”思潮的教育学省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会永;康德的道德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刘燕舞;论城市发展与体育产业的推进[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丽英;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资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磊;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整合[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海燕;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言语评价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海;课程理念的反思与重构[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林长真;双关语英汉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乔晖;论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师的职业技能[D];扬州大学;2004年
7 周虹;中国官德建设研究及当代官德模式构建[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8 杨靖华;试论初中地理新教材中“活动”的设计与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兵;哲学解释学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价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春琴;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探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连榕;教师培训的核心: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增强[J];教育评论;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淑芳;;试论感悟教学的内涵与理论基础[J];教育导刊;2007年02期
2 孙兰萍;;浅析远程教育教师文化内涵[J];天津电大学报;2011年01期
3 齐军;;教学空间的内涵及与邻近概念的关系摭论[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4期
4 马文奎;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几点认识[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5 裴跃进;开放式校本教师培训的“开放”内涵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3年03期
6 臧平;教育创新[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7 李酉亭;张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TPDS[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刘佳环;;教师文化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0期
9 黄小英;开好《教育技术学》课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S1期
10 李焕英,刘秀台,李铁旺,郝小平;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曲铁华;梁清;;略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傅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原则[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岑家术;;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4 岑家术;;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5 李妙颜;;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6 李X 业;;关于办好民办培训性外国语教育机构的认识和实践[A];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C];2008年
7 颜学雄;魏强;朱俊虎;王清贤;;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8 李其福;;影响我校CAI的因素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9 胡立华;;寓学于乐,乐中求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10 王金发;戚康标;何炎明;刘兵;冯冬茹;;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关系的探索[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房涛 王湘蓉;甘当人梯终不悔专心教研永不停[N];中国教师报;2009年
2 李小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N];甘肃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文雯;“三生教育”如何在冲击中融合[N];玉溪日报;2009年
4 黄梅县教研室主任 黄拾斤;农村教育发展中“热点”问题的“冷”思考[N];黄冈日报;2008年
5 牟为姣;有效教学理念及其实施[N];吉林日报;2010年
6 记者 刘海燕;加强交流合作 提升教学理念[N];民族日报;2010年
7 山东省青州市东关回中 曾范红 王爱胜;播下良种为何难以结出硕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赖承栋;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N];三明日报;2009年
9 黄晓丹;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N];四平日报;2009年
10 吴松;教为不教 学为创造[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李清臣;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司成勇;从“学答”走向“学问”[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芳芳;自由·参与·共识[D];西南大学;2012年
5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杰;倾听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闫守轩;论教学中的生命关怀[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轶芳;交往教学理论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淑猛;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梅玲;浅谈科学探究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岳喜凤;教师专业化:理念重建与内涵拓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雷雪;教学的道德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刘洋;教师个人教学理念的形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倩s,
本文编号:1959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959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