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认知负荷理论观照下的高等数学信息化教学

发布时间:2018-08-10 22:02
【摘要】:认知负荷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理论。在认知负荷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能够增加学生的有效认知负荷。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是高等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存在条件。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减负增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选择恰当时机,采用片断式课件;遵循简单原则,整合多种教学手段;使用多种软件和运用变式的观点与方法等。
[Abstract]:Cognitive load theory is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based on human cogni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gnitive load theory, teaching design can increase students' effective cognitive loa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undant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resources are the conditions of higher mathematics information teaching. Rational us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an "reduce the burden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can be adopted to optimize classroom teaching by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osing the right time, adopting piecewise courseware, following the simple principle, integrating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using many kinds of software and using the viewpoint and method of variation, etc.
【作者单位】: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桂教高教[2011])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精品课程“高等数学”(校教字[2009]33号)、“线性代数”(校教字[2009]14号)建设项目
【分类号】:G434;O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谭本远;论高等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整合[J];数学教育学报;2005年04期

2 石永福;;数学的信息化教育方法探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甘霖;函数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奇,张红川,周新林;数学认知: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教育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与李秉德先生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3 张定强;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4 苗逢春;解析信息技术整合于中小学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及其实施途径[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5 张定强;信息技术在数学新课程体系中的定位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6 张定强;金江熙;;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一些新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8 汤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9 韩龙淑;;从课例分析的视角谈数学“过程教学”的误区[J];教学与管理;2006年31期

10 邱红松,杨玉东,范文贵,康剑平;学生如何在技术支持下进行数学探究?——"正多边形定义的推广"课例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喻平;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及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聂必凯;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罗新兵;数形结合的解题研究:表征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yN;数学教学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弘;小学生算术应用题多重变异样例学习的迁移效果[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文龙;“数形结合”的认知心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恩军;中学同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世曾;;怎样做好数学信息化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8期

2 苟永利;;中学课堂信息化教学设计[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3 郭红霞;;多元智力视角下的信息化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1期

4 唐国华;;减轻认知负荷:理论解读及对策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2期

5 李东林;;高职农科专业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创新模式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白成杰;曹娟;;e-Learning环境中学习者认知负荷的测量[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7 李献业;;谈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励凌凌;;云时代下信息化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赵立影;;基于工作记忆的多媒体学习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10 李法宝;;中学教师如何面对教育信息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赵翠霞;张彤;;多媒体教学界面中帮助方式对学习绩效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伍培光;;以专业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王宇宁;;网络信息对学校的影响分析[A];第二十四届中国(天津)2010’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戴峰;;从混沌学的角度看教学设计的新发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刘培玉;帅相志;刘方爱;鲁燃;朱振方;孔祥霞;朱胜奎;;山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发展规划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6 畅应云;;对今后多媒体教室建设的几点思考[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石会;邓元庆;关宇;黄颖;;浅谈“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网络课程建设[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8 张仲祥;刘宏;;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创新[A];广西计算机学会25周年纪念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军 本报通讯员 黄育杰;信息化教学为职工提素[N];人民铁道;2010年

2 记者王志华;农四师一中信息化教学创名校[N];伊犁日报(汉);2010年

3 刘勇 龙潮 张荣兴;信息化教学 精细化管理[N];战士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黄昕;应用导向领舞信息化[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5 项志明邋周燕虎;让课堂向信息化战场延伸[N];科技日报;2007年

6 刘志波、余胜泉;教育信息化服务突破应用瓶颈[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7 杨晓宏邋张学军;别让技术绊住了脚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特约作者 邱元阳;献给信息时代的教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黄永锐 冯涛 苏峰 杨民武;给梦想插上翅膀[N];宁夏日报;2005年

10 李梓娴;班班通上“芯”光熠熠[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崇勇;认知负荷的测量及其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2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强;基于样式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肖玉敏;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严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鸣;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2 文月;多媒体学习中定向帮助信息呈现方式对认知负荷响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3 季春兰;高中生认知负荷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燕燕;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性学习网站设计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林琳;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虚拟仿真培训系统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6 程兰;认知负荷在测谎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布春婷;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8 孔超;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9 吴亮亮;材料呈现方式和知识类型对多媒体学习的影响[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晓英;基于CLT理论的教学游戏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76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176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7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