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试析文化多元化境遇下教师德育观念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8-09-06 09:46
【摘要】:文化的变革总会直接影响甚至主导着德育的变革。作为德育实践执行者的教师,其教育观念能否顺应文化变革的趋势和要求将直接关系着德育变革的深入程度,并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或质量。文化多元化是当今社会变革的突出表现,文化多元化的特质对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多元的文化形态下,教师只有顺应时代要求,自觉转变教育过程中的一些观念,才能增强其对道德观念及生活的解释说服力,积极推动德育的变革。
[Abstract]:The change of culture always directly influences and even dominates the change of moral education. As the executor of moral education, whether the teacher's educational concept can conform to the trend and requirement of cultural change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depth of moral education reform, and ultimately affect the effect or quality of education. Cultural pluralism is a prominent manifestation of social change toda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pluralism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moral education. In the pluralistic cultural form, only when teachers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consciously change some idea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can they enhance their persuasive interpretation of moral concepts and life,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mo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戚万学;;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困惑与文化选择[J];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郭慧峰;;对农民工权益救护的立法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3 王习胜;;国外“道德悖论”研究概要与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杨潇;;天使之吻,还是魔鬼之恋?——对“人造美女”的文化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凌斌;;现代性危机与政治实践:托克维尔的历史救赎[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6 于明;;法律规则、社会规范与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的法理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7 周静;刘国红;;涂尔干人性论思想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周尚君;;马克思的法律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为分析对象[J];北方法学;2008年05期

9 于柏华;;社会实在的规范性与公私法的界限——与徐国栋教授商榷民法的“公私法混合说”[J];北方法学;2011年02期

10 熊金才;;论同性结合的民法规范[J];北方法学;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于景辉;;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整合机制创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刘旭;;社会稳定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贾玉娇;;社会建设:双向运动中的中国利益格局重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陈华;;集体认同的变迁与重构——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扬金;;交汇口处的权力异化与矫正——城市化进程中过渡型社区区务人员腐败透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吴琳;;网络政治学视域下虚拟社会管理实践机制探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明;张伟;;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少波;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谢维杰;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俊杰;论我国死刑废除中的民意引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肖新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敏;符号学视野下的城市文化元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田丰;默顿社会失范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杨程;文化视域下的我国网络阅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辛涛;论《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菲利普人格的转变[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琳;吴晶;;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文化应答[J];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10期

2 余金婵;中国入世与学校德育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03期

3 黎万江;英国学校德育述评——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比较研究之三[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4年Z1期

4 檀传宝;;论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年04期

5 陈巴特尔;德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6 雷湘竹,闵晓阳;当代美国学校德育的主要特征及启示[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7 张珍如;学校德育五字诀[J];湖南教育;2002年03期

8 王能东;信息时代的学校德育目标[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17期

9 汪园莉;浅析学校德育的合理实施[J];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10 张克中;;学校德育中的反道德行为[J];师道;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红霞;;文化多元化背景与马克思主义一元导向[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农垦建三江分局第一高级中学课题组;;学校德育与社区道德建设互动和谐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3 邓星华;;文化多元化与现代体育发展的自觉选择[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牛秋业;;文化霸权与文化多元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5 陈俊生;;从“双重人格”现象谈学校德育的误区[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6 王志忠;;例谈学校信息伦理道德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7 赵晓光;;文化多元化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与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周莹莹;;学生品德心理结构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白先同;郭志峰;;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苏东海;;中国博物馆世纪末的遗憾[A];中国文物学会通讯2001、2002年合订本[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山东省委高校工委 田建国;新世纪学校德育的新课题[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逯阳;加强学校德育 提高德育实效[N];中国信息报;2004年

3 张余波;应重视劳动教育[N];潮州日报;2008年

4 市三完小 葛德发;让学校德育进入学生的寒暑假[N];郴州日报;2010年

5 金柯;30个项目聚焦学校德育[N];解放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张荼縻;在“冲击”中谋求“突围”[N];遵义日报;2008年

7 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实验初级中学 沈寿鸿;“督查岗”,该不该撤?[N];江苏教育报;2010年

8 熊波 于金秋;大刀阔斧革旧弊勇立潮头争一流[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何会泽;冀州文教局加强学校德育出实招[N];衡水日报;2010年

10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张良才;学校德育应在提高时效性上下功夫[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红霞;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钢;和而不同[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魏海香;论作为现象、进程与趋势的文化全球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冰红;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朱晓宏;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之检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彭青龙;“写回”帝国中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丽;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家璇;清代辽宁学校德育中的满族文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磊;关于1912-1931年辽宁学校德育中的移民文化元素的考察[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郁彩霞;基于乡村伦理建构的农村学校德育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5 李楠;当代中西方学校德育比较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林亚芳;英国的学校德育[D];浙江大学;2002年

7 刘明宇;新加坡学校德育社会环境建设及其启示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8 刘子强;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9 陈江土;浅议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戴静;中美学校德育的比较及对中国学校德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25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225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9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