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论教育制度可选择

发布时间:2018-09-06 19:04
【摘要】:在多元教育主体教育交往活动的持存必须和"共识"相伴随这个意义上,在教育秩序这个意义上,教育制度如同命运一般,是不可选择的。但教育秩序的必然性并不意味着教育调控机制只有一种方式,并不意味着教育共同体构成形式、教育组织方式的一元化。教育调控机制必然有教育习俗、教育习惯、教育传统或道德规范、教育制度(包括教育法律)等制度基础,教育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教育制度形态不断走向丰富与完善的过程,但这并不等于所有教育共同体之间的教育习惯、教育习俗、教育传统、道德规范、教育制度等制度的内容与形式都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教育制度存在的必然性不等于教育制度形式的单一性。
[Abstract]:In the sense of "consensus" and "consensus", the educational system is impossible to choose in the sense of educational order. However, the inevitability of educational order does not mean that there is only one way of educational regula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and does not mean that the form of educational community and the mode of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are unified. The educational regula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must have the educational custom, the education tradition or the moral standard, the educ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education law) and so on system foundation, the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is an education system form unceasingly moves toward the enrichment and the consummation process. However,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the contents and forms of the educational habits, customs, traditions, ethics and educational systems among all educational communities are exactly the same. That is to say,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is not equal to the singularity of the form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06年度一般项目(06JA880051)
【分类号】:G40-05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詹世友;道德规范的本质维度:“器”还是“道”?[J];人文杂志;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磊;教育哲学[J];中国远程教育;1991年12期

2 张夫伟;教育哲学的困境与出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11期

3 梁冲珍;教育哲学的回顾和展望[J];哲学动态;1997年01期

4 靖国平;教育哲学三题[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5 李江源;论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制度执行的有效性[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陶志琼;教育哲学新体系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李永强;社会发展中教育制度变化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彭新家;市场经济与教育制度创新[J];教育与经济;2000年S1期

9 王坤庆!430070湖北武汉;何谓教育哲学[J];海军院校教育;2000年04期

10 张家祥;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哲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明全;;教育制度的八大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2 黄雷豪;;论心理咨询的教育哲学底蕴[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刘惠林;;关于教育制度创新与变革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刘惠林;;关于教育制度创新与变革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5 Feinberg;李真;赵春清;;教育哲学的新开端 值复旦大学哲学系50周年之际发表的演说[A];“哲学教育与现代世界”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史秋衡;;教育制度变革与创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7 易慧清;;雷沛鸿在教育改革中的创新精神[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8 孙培青;;对人民教育家雷沛鸿的初步认识[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9 孙培青;;对人民教育家雷沛鸿的初步认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范鹏;成兆文;;冯友兰教育哲学发微[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之纯;教育制度应“亲近穷人”[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郭之纯;“亲近穷人”理应成教育制度的核心伦理[N];工人日报;2006年

3 郭之纯;“亲近穷人”理应成教育制度的核心伦理[N];民营经济报;2006年

4 宁波;沟通学院派与草根派的第三种教育哲学[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5 实习记者 张倩侠 本报记者 徐启建;教师需要教育哲学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郭之纯;教育应“亲近穷人”[N];江淮时报;2006年

7 叶隽;在历史视域中追索法国教育制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 卢志文;多元化社会要求增加教育的可选择性[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庞明秀;成功的教育制度 创新的教育理念[N];北方经济时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刘伟建 通讯员 李永利 周志华;让山村飞出“金凤凰”[N];农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清敏;魏晋南北朝教育制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吴玉伦;清末实业教育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邱白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8 刘军;抗战前十年湖北县级教育研究(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马艳芬;教师教育发展困境的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彬;教育政策基础的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宇玲;教师专业发展之建构个人教育哲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春兰;教育自由如何可能[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举;论教育哲学的合理转向[D];河南大学;2010年

4 姜良琴;文化再生产视野下的中国城乡教育差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侯国昀;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万言明;杜威教育哲学的现实审视[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杜文丽;民主与教育:杜威教育哲学初论[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梁明伟;当代中国社会必要的教育理念[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9 程琪;我国教育制度变迁的合理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佳;杜威的教育哲学[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27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227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5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