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区域学科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自组织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7 13:40
【摘要】:当前,以Web2.0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环境的不断发展,为学习的参与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新的时代、新的环境,我们需要用新的观念、新的行为方式去应对和适应,才能更好地挖掘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可能与现实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可能。本文就是基于上述背景,重点研究了区域学科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学习行为如何形成自组织的机制。研究者于2009年初到2011年初,在对山东省淄博市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学习活动的规划、观察、反思和改进的过程中发现,区域学科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学习行为,存在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的可能;团队学习是自组织的基础;基于Web2.0的教师个人学习网络的构建,使得区域教师群体专业发展自组织系统保持主动开放成为可能。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new Internet environment, represented by Web2.0, provides more possibilities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learning. New era, new environment, we need to use new ideas, new ways of behavior to cope with and adapt, in order to better tap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above background,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form a self-organizing mechanism of learning behavior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discipline teachers. From the beginning of 2009 to the beginning of 2011,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observing, reflecting and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of IT teachers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of Zibo, Shandong Province, The learning behavior of regional discipline teacher group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xists the possibility from other organization to self-organization; team learn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self-organ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dividual learning network based on Web2.0. It is possible to keep active and open system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eacher group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淄博市电化教育馆;教育大发现社区;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分类号】:G45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继亮,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桑新民;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3 季诚钧,陈于清;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12期

4 邢红军;林崇德;;论教学过程的自组织转变理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1期

5 顾小清;;行动学习: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3期

6 王艳玲;;近20年来教师知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2期

7 易森林;教师专业发展基本途径的探索[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04期

8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建构分析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2期

9 孙旭;程学竹;;网络学习社区的自组织形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12期

10 庄秀丽;;基于教学过程改进的教师社群实践模型[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梅君;刘冰;;基于自组织的网上答疑系统的设计[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2 聂小燕;;论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田颖辉;;关于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李小芳;刘志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研究述评[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0期

5 冉乃彦;;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道德学习[J];中国德育;2006年01期

6 郭红霞;;教师教育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对高等院校公共教育课程教学新走向的思考[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黎莉;;图书馆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实践与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年06期

8 杨勇;;浅论教学反思[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1期

9 余利平;陈静科;;学习型社会背景下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与专业发展[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10 骆川义;刘明杰;孙僵明;;文科类专业微积分课程教学中形象思维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豫晖;数学教师教学决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于维涛;县域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家琼;教学网络组织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孙传远;教师学习:期望与现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世讴;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李建国;教化与超越:中国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海燕;技术支持的教师教学反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蒲志亭;玉田县地税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探索与实践[D];河北大学;2010年

2 陈爱兰;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课异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婷婷;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东莉;研究生个人网一学习环境的构建[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艳艳;促进知识建构的虚拟学习社区动物学交互设计[D];河北大学;2010年

6 张洪秀;高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邢延清;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刘丽丽;面向复杂学习的整体任务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9 王爽;反思性教学培训对对外汉语职前教师教学思想影响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马英;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王陆;马如霞;;意见领袖在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中的作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3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4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5 鲍嵘;论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及其养成——兼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6 吴卫东,彭文波,郑丹丹,陈近;小学教师教学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7 F·迈克尔·康内利,D·琼·柯兰迪宁,何敏芳,王建军;专业知识场景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2期

8 李琼,倪玉菁;从知识观的转型看教师专业发展的角色之嬗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刘黄玲子,朱伶俐,陈义勤,黄荣怀;基于交互分析的协同知识建构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10 张立昌;“教师个人知识”:涵义、特征及其自我更新的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雅玲;;如何构建与团队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模式[J];教育艺术;2010年02期

2 张湘;张豫;;网络教学目标系统的组织形式及其特点[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刘金峰;;大学生团队学习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5期

4 夏达;胡雅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3期

5 姚远峰;尚千红;;网络团队及网络团队学习心理浅谈[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7期

6 项秉健;;隆巴迪取胜的奥秘[J];上海教育;2010年11期

7 高博;张博;;研究生学术论坛中自组织机理的探索与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3期

8 易斌;陶国才;鲁开智;聂发传;崔剑;顾剑腾;;以团队为主体的培养模式在麻醉学专业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0年04期

9 周露阳;李生校;;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本科工商管理课程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版);2010年02期

10 李存健;赵先卿;李国;孙庆祝;;学校体育管理的自组织观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娄峥嵘;;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行政体制改革内在机理探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磊;黄菊辉;;构建党员学习共同体 促党支部文化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3 高凤弟;沈利民;;构建开放、有序、动态的学校教师管理模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4 蔡尔诚;;地球气候将在2200年前进入“拐点”吗?[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5 徐璐;褚筠;;深圳市西丽路小型临时商业空间自组织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叶庆卫;李福翠;;数值计算课程的探究式教学研究与实践[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7)[C];2010年

7 叶庆卫;周宇;王晓东;;团队式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7)[C];2010年

8 容庆;;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评估学习团队的绩效[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8)[C];2010年

9 杨维;;关于学习型高校的几点思考[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胡昌送;;突出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杰 黄晓慧 王珏;走进体验中心 打开思考之门[N];人民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陈杰 黄晓慧 王珏;走进体验中心 打开思考之门[N];人民日报;2011年

3 ;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要素[N];天津日报;2011年

4 撰稿 许冰洲 俞清;南湖电力:创先争优重服务促发展[N];嘉兴日报;2011年

5 季本林 冯国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以团队学习拓展教育改革思路[N];解放军报;2010年

6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以“团队学习”推动转型[N];组织人事报;2010年

7 李瓒;陕西邓功制药有限公司全力创建学习型企业[N];咸阳日报;2010年

8 张煜 黄雁冰;树立四种意识 拓展学习内容[N];石家庄日报;2010年

9 刘承军;提高企业的学习力创新力[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10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以“团队学习”推动转型[N];组织人事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雷;大学学习型组织发展与大学领导行为之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亚俊;现代技术自组织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刘博逸;企业共享领导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刘佰龙;群集智能理论及其在多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汪洁;团队任务冲突对团队任务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王骥;论大学知识生产方式的演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姜克锦;城市用地—交通综合系统演化机理与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彭杜宏;基于问题解决的大学生团队学习认知互动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9 王海霞;团队互动过程对团队效能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10 许斌;基于图像灰度信息的自由曲面自组织重构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科化;社会资本、多团队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李明星;组织文化、团队学习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孟银桃;企业研发人员团队学习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张敏;企业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对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5 陈清;自然聚落到都市聚落[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马素伟;城市自组织进程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严晓芳;职场学习环境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殷伟;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学习绩效管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书伟;即时通讯工具支持的在线合作学习活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穆艾塔尔·赛地;基于自组织的绿洲及自然适宜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28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228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d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