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制课程标准制定的回顾与反思
[Abstract]:After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school system, there is no corresponding curriculum standard to be used, and every school lacks a unified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reference in teaching, so it is urgent to formulate a corresponding curriculum standard. In view of this, the National Federation of Educational Associations has set up the drafting Committee for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the New academic system and the drafting Committee for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the New normal and Vocational Studies. The outline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the New system of Education, the outline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the New normal system and the outline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the Vocational course of the New system of Education have been formulated, which has established the credit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system of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the new school system has brought together a large number of educational experts from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formulation is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rather than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outline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has a certain unity, flexibility and scientific nature. Curriculum categories are complete and the proportion of subjects is more balanced. Reviewing and introspecting the formulation of the outline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revision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at present in China.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柯森;课程标准起源和演进的历史考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柯森;;课程标准体系基本结构分析及其意义[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朱伟强;;基于标准:课程改革的新转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3 苏贵民;;课程标准研究取向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托平;清末民国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史桂荣;1929年中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3 赵囡楠;中学物理教师课程理解能力培养模式的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欣荣;化学课程标准中认知性目标水平层级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兼;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分析[J];人民教育;2001年11期
2 任长松;关于课程标准的研究[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05期
3 崔允o7;国家课程标准与框架的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忠;乔梁;石高慧;;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几个问题的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黄伟;张民选;;来自《美国学科能力表现标准》的观照:我国课程标准的建设亟待加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年03期
3 王志龙;;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孰轻孰重——英语新课程教学反思与建议[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年09期
4 黄锦刚;新课程 新理念[J];保山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5 申洁;;物理探究教学的行动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张光筠;;音乐“新课改、新理念”背后的反思[J];艺术教育;2004年05期
7 任一明;我国普通中学早期实行选课制的历史反思[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8 吴洪;;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一课的教学探究及反思[J];文教资料;2011年15期
9 叶陆诚;;复习教学的反思与体验[J];生活教育;2009年05期
10 沈雁;;新课程培训模式的反思与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慧;;浅谈初三英语分层次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胡志刚;范数花;;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及建议[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3 刘晓陵;;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生标准化数学成就测验的编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鲍金小;扎木苏;;“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5 姚莉;;使用新教材 实践新理念[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刘善平;;中学思想政治课提问艺术浅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章亚玲;;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与梳理[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郑伟锋;胥志东;;《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效果研究——对我校《体育(1—6)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探讨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邓元庆;关宇;;电子系列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与示范教案[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昕;;反思我国体育课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国华;痛失“蚕”机的反思[N];中国特产报;2000年
2 山西省忻州市公安局;从反思中崛起[N];人民公安报;2002年
3 陕西师范大学 张迎春 孙婷;应反思评价环节[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张振楣;对旅游文化热的反思[N];华东旅游报;2002年
5 ;金属业对电子商务的反思[N];世界金属导报;2000年
6 记者 刘坚 王义伟;厦华反思技术创新[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7 商义;关于网络经济神话的反思[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8 赵东辉 王攀;关于“安加现象”的社会反思[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9 浙江省宁海闻裕顺幼儿园 童海安;借鉴探索反思[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李宝林 何毅;对FDI“超国民待遇”的反思[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于晓东;整体性体育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范远波;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宋占美;课程标准化背景下美国学前教育课程实践与存在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贾海丽;经济利益多元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献玲;中国民办教师始末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吕颖;反思与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梅;初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的理论认识与教学反思[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莹;新课程改革下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蔡欣;行动研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田俊芹;劳动教养制度的反思与出路[D];山东大学;2007年
5 郝珊珊;大陆网络文学的十年发展和现实反思[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骆悟捷;社会法总论研究的反思与完善[D];湘潭大学;2006年
7 朱树静;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开展与反思[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楠楠;传统语文教育的继承和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许华;渐变与反思[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李广践;对J.House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32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23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