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因素与说谎、识谎行为关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人格因素与说谎、识谎行为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说谎是人类生活沟通交往中最为普遍的行为之一。国外对于说谎与识谎行为的研究已经有了近六十年的专业研究历史,在说谎动机、说谎特征以及识谎方法方面有了丰富的成果,而对于人们说谎和识谎时的行为特征差异的基本原因以及影响识谎正确率的原因仍然没有定论。本研究用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选取了不同人格特征的大学生为被试,对中国大学生的说谎和识谎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包括了四个研究,所有研究所涉及的人格因素均已中国人人格量表的人格因素为基础,四个研究包括:研究一是概括了中国大学生在进行说谎行为时表现出的一般行为特征。研究二是从人格差异角度入手,探讨了说谎行为特征与QZPS七个人格因素的关系。研究三分析探讨了人们在进行识别谎言的能力与哪些人格特征因素有关。研究四分析探讨了说谎者和识谎者双方在人格特征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与人格特征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的识谎者的识谎正确率以及说谎者和识谎者双方在性别异同的情况下识谎者的识谎正确率。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相对于说实话情境,中国大学生在进行说谎行为时动作、声音和言语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中国大学生在说谎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与国外研究结果大体吻合,在手部动作、音调、陈述字数方面与国外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3)说谎时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与人格因素存在相关,其中外向性因素与说谎者注视对方的时间、陈述的字数以及对话语的补充修正行为和挑眉与皱眉行为出现的频率存在正相关;行事风格因素与高音重音和语义重复的出现的频率存在负相关,与补充修正的次数存在正相关;情绪性因素的得分与躯体移动、手部动作、挑眉与皱眉以及高音与重音出现的频率存在正相关。 (4)识谎正确率与人格因素存在关系。其中人格特征中的外向性因素和人际关系因素对识谎正确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情绪性因素与识谎正确率负相关。 (5)说谎者与识谎者双方人格特征的相似与否对识谎者在识别谎言的正确率有显著影响。说谎者与识谎者若人格特征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识谎者的识谎正确率显著高于说谎者与识谎者双方人格特征有明显差异的情况。 (6)说谎者与识谎者双方的性格异同在对识谎者识别谎言的正确率影响不显著。 (7)人格特征各异的个体在识别谎言时都没有明显的反应偏向。
【关键词】:人格因素 说谎 识谎 行为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前言9-21
- 1.1 国内外关于说谎和识谎的研究9-14
- 1.2 中国人心理与人格与中国人人格量表14-18
- 1.3 问题的提出18-21
- 2 研究一 中国人说谎时的一般特征(以大学生为例)21-35
- 2.1 研究目的与假设21
- 2.2 被试21
- 2.3 实验材料和设备21-22
- 2.3.1 视频材料21
- 2.3.2 其它材料和设备21-22
- 2.4 实验特征22
- 2.4.1 说谎风险为低风险程度22
- 2.4.2 实验为单盲实验22
- 2.5 研究程序22-27
- 2.5.1 实验程序22-24
- 2.5.2 实验视频分析24-27
- 2.6 结果分析27-32
- 2.6.1 表情动作特征方面27-29
- 2.6.2 声音特征方面29-30
- 2.6.3 言语特征方面30-32
- 2.7 讨论32-35
- 2.7.1 表情动作方面32
- 2.7.2 声音特征方面32-33
- 2.7.3 言语特征方面33
- 2.7.4 其它非典型特征33-34
- 2.7.5 与国外说谎研究结果的对比34-35
- 3 研究二 说谎行为特征与QZPS 人格特征因素的相关研究35-40
-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35
- 3.2 说谎行为特征的选取35
- 3.3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35-37
- 3.3.1 表情动作类行为特征变化与人格因素的关系36-37
- 3.4 讨论37-40
- 3.4.1 外向性因素得分与说谎行为特征的关系38
- 3.4.2 行事风格因素得分与说谎行为特征的关系38
- 3.4.3 善良因素得分与说谎行为特征的关系38-39
- 3.4.4 情绪性因素得分与说谎行为特征的关系39
- 3.4.5 人际关系因素得分与说谎行为特征的关系39-40
- 4 研究三 识谎正确率与QZPS 人格特征七因素的相关研究40-45
- 4.1 研究目的与假设40
- 4.2 被试40
- 4.3 材料40-41
- 4.3.1 真话视频录像的制备40-41
- 4.4 实验程序41-42
- 4.4.1 人格测试41
- 4.4.2 识谎实验41-42
- 4.5 结果分析42-43
- 4.5.1 被试识谎的信号检测论结果分析42-43
- 4.5.2 QZPS 七因素与识谎正确率的相关结果分析43
- 4.6 讨论43-45
- 4.6.1 识谎正确率与外向性和人际关系因素44
- 4.6.2 识谎正确率与情绪性因素44-45
- 5 研究四 说谎者与识谎者双方的人格特征情况与识谎正确率的研究45-50
- 5.1 研究目的与假设45
- 5.2 被试45
- 5.3 材料45-46
- 5.4 实验程序46
- 5.5 结果分析46-49
- 5.5.1 被试识谎的信号检测论结果分析46-47
- 5.5.2 说谎者与识谎者人格特征无明显差异和有明显差异的两种情况下识谎者的识谎正确率47-48
- 5.5.3 说谎者与识谎者在性别相同和不同的情况下识谎者的识谎正确率48-49
- 5.6 讨论49-50
- 6 总结性讨论50-52
- 7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录55-67
- 附录155-62
- 附录262-64
- 附录364-65
- 附录465-67
- 致谢67-68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等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丹杰;王晓艳;;中国人的人格与生肖文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丰丽红;蒋庆飞;;心理咨询师培训学员16项人格因素测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8年05期
3 李艳玲;夏纪林;;理工院校国防生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查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吴素梅;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现状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5 王明华;王淳;郭娟;;用16PF量表分析航空管制人员人格特征[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22期
6 林敏;刘新玲;程文忠;;一所综合性大学处、科级干部人格因素调查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易杉;黄东林;;飞行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测试结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年08期
8 谢钰涵;陈有国;苏丹;杨珍;;重庆市大学生抑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年02期
9 江琴;;一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影响因素[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张捷,戴忠`F;上海文、理、工科大学生人格特征初探[J];心理科学;198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醒;杨荣华;王华容;戴家隽;;客运汽车驾驶员人格特征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卫杰;赵平;陈立君;秦慧卿;施旺红;郭伟;甄鹰;;慢性颈腰痛患者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对心理状况影响[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周婷;曾融生;;正颌外科手术患者人格特征变化和手术满意度的关系[A];第六次中国国际暨第九次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邹纪东;徐伟;吕正华;张海燕;曹洪源;王海波;;人格特征与喉癌下咽癌发病的相关性[A];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李连杰;;飞行员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的关系[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钟向阳;;高校朋辈辅导员体验式培训体系的实验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7 赵妍;顾丽;;艺术院校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8 卢文滔;朱亿萧;李征;;在内地的澳门大学生大五人格、文化适应和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杨雪龙;;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10 ;理论心理学专题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宗;教师应具备五种人格特征[N];青海日报;2001年
2 老涂;诺奖得主卢瑞亚谈自传人格特征[N];大众科技报;2006年
3 贾晓燕;良好心理与健全人格[N];济宁日报;2009年
4 翟中东;在定罪活动中应否考虑人格因素[N];法制日报;2004年
5 韩文;实现理想自我所具备的人格特征[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石彤;诗人巨贾黄怒波[N];财经时报;2006年
7 葛春霞;西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8 本报记者 董毅然;专家揭秘30位中国领袖人格特征[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凌军;缔造人格特征 抬升国货形象[N];中国企业报;2001年
10 罗毅;需求个性化 激励差异化[N];医药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铀;银屑病患者心身状态研究及新医学模式的治疗探索[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2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郑开梅;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4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5 杨晓云;医科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成、归因及干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廖瑞聪;企业新产品开发创意模式之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瑾;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人格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赵新国;高校优秀辅导员人格特征的分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周清;武汉体育学院大学生16PF常模标定及人格特点分析[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4 徐茂云;医生人格特征与医疗纠纷的相关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5 张彩萍;太原市老年人人格特征与认知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黄军;酒店从业人员人格特征与社交能力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刘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情绪智力关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艳;与成功相关的人格特征分析及其人格教育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王明华;航空管制人员人格特征及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10 金磊;固定义齿修复患者人格特征及其修复后满意度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人格因素与说谎、识谎行为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40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