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在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 ——基于追踪的多层线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23 16:49
抑郁是一种持续性的负面情绪,主要以思维减缓、兴趣减退、无望感为主,且伴随一些躯体症状。大学生面临着许多发展任务,生活经验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面对就业压力,他们比以往面临更多的挑战。处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心理矛盾、心理冲突经常发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因此研究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话题。本研究采用纵向研究设计,使用多层线性模型,从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入手,考察积极心理资本在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一段时间关系的作用。研究采用问卷法,使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和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分3个时间点对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大学生进行共半年的测试,结果如下:1.抑郁情绪在大学生中的检出率为41.5%-55.1%。2.大学生抑郁情绪在性别、专业类型和家庭居住地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生活事件水平在性别中差异显著,具体表现在健康和适应与其他维度中,男性高于女性。在专业类型中,理科大学生在生活事件的其他维度水平高于文科大学生。家庭居住地在抑郁的差异不显著;在积极心理资本方面,男性在总体积极心理资本上显著高于女性,其中在自我效能与韧性...
【文章来源】: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2.1 调查大学生群体中抑郁情绪的发生概率
1.2.2 探究大学生抑郁情绪、生活事件和积极心理资本人口学上的差异
1.2.3 探究大学生生活事件对抑郁在时间上纵向的影响
1.2.4 探究积极心理资本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对抑郁影响的跨时间调节作用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抑郁
2.1.1 抑郁的定义
2.1.2 抑郁的分类
2.1.3 抑郁的理论
2.1.4 国内外有关抑郁的研究
2.2 生活事件
2.2.1 生活事件的概念
2.2.2 国内外关于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的研究
2.3 积极心理资本
2.3.1 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
2.3.2 积极心理资本的影响机制
2.3.3 国内外有关积极心理资本与抑郁关系的研究
2.3.4 生活事件,积极心理资本与抑郁的关系的研究
2.4 多层线性模型
2.5 问题提出与创新
2.5.1 已有研究的不足
2.5.2 问题提出
2.5.3 本研究的创新性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与过程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定量分析法
3.3 研究工具
3.3.1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
3.3.2 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
3.3.3 积极心理资本量表(Positive Psycap Questionnaire,PPQ)
3.4 数据分析
3.5 技术路线
3.6 研究假设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2 抑郁检出结果
4.3 第一次测量抑郁,生活事件与积极心理资本描述性统计与性别差异
4.4 第一次测量抑郁,生活事件与积极心理资本在专业类型上的差异
4.5 第一次测量抑郁,生活事件与积极心理资本在家庭居住地的差异
4.6 三次跟踪调查抑郁情绪和生活事件的描述性统计
4.7 抑郁,生活事件与积极心理资本的相关系数
4.8 追踪数据的多层线性分析
4.8.1 随机效应模型
4.8.2 完整模型: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
4.8.3 完整模型:希望的调节作用
4.8.4 完整模型:乐观的调节作用
4.8.5 完整模型:韧性的调节作用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5.1 抑郁的检出率
5.2 抑郁在性别、专业类型与家庭居住地的差异
5.3 生活事件在性别、专业类型与家庭居住地的差异
5.4 积极心理资本在性别、专业类型与家庭居住地的差异
5.5 生活事件和抑郁的相关
5.6 积极心理资本和抑郁的相关
5.7 生活事件和积极心理资本的相关
5.8 积极心理资本在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中的多层线性模型
5.8.1 生活事件与时间对抑郁动态的预测作用
5.8.2 自我效能在生活事件与抑郁中的调节作用
5.8.3 希望在生活事件与抑郁中的调节作用
5.8.4 乐观在生活事件与抑郁中的调节作用
5.8.5 韧性在生活事件与抑郁中的调节作用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大学生建立积极心理资本的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6.3.1 本研究存在的几点不足
6.3.2 今后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抑郁症状的自然变化及影响因素的2年随访研究[J]. 宋煜青,邓兆华,郭琦,刘肇瑞,陈红光,黄悦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8(01)
[2]生活事件与希望感对中职生抑郁的影响[J]. 李聪,凌宇,陈晴. 教育教学论坛. 2017(38)
[3]生活应激事件与希望感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影响[J]. 陆娟芝,凌宇,黄磊,赵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02)
[4]贵州省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现状水平的调查研究[J]. 吴丹萍,李启念,周媛,罗杰. 凯里学院学报. 2016(02)
[5]不同类型人际关系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自尊和性别的作用[J]. 党清秀,李英,张宝山.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1)
[6]江西省大学生生活事件与自我和谐:积极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J]. 吴旻,孙君洁,温义媛,邓稳根.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5(10)
[7]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虐待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J]. 王佳慧,刘爱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5(04)
[8]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 王福,王雨疏,麻超.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5(01)
[9]“90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现状[J]. 张凡迪.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10]心理资本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J]. 马宏丽,雷美英,刘耿,陈海燕,李杰锋,蒋敏贞,李婕,李红政. 广东医学. 2015(01)
博士论文
[1]生活事件与无望抑郁的风险以及弹性恢复[D]. 周丽华.中南大学 2014
[2]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 冯正直.西南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生活事件与农村高中生抑郁症状:积极心理品质的缓冲作用[D]. 周晴.湖南科技大学 2015
[2]浙江某高校大学生抑郁焦虑流行现况及相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D]. 金雯.浙江大学 2014
[3]高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D]. 左莹莹.四川师范大学 2013
[4]大学生的乐观倾向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和生活应激事件的作用[D]. 易小力.中南大学 2012
[5]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适应与抑郁的关系及教育建议[D]. 周亚平.天津师范大学 2012
[6]荣格“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理论[D]. 向倩.广西师范大学 2012
[7]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及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实证研究[D]. 赵倩.山东大学 2012
[8]幽默感、情绪智力与大学生适应的关系研究[D]. 王静.曲阜师范大学 2011
[9]长春地区高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 徐默远.吉林大学 2010
[10]大学生就业心理应激、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动态关系研究[D]. 肖媛媛.华中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06069
【文章来源】: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2.1 调查大学生群体中抑郁情绪的发生概率
1.2.2 探究大学生抑郁情绪、生活事件和积极心理资本人口学上的差异
1.2.3 探究大学生生活事件对抑郁在时间上纵向的影响
1.2.4 探究积极心理资本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对抑郁影响的跨时间调节作用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抑郁
2.1.1 抑郁的定义
2.1.2 抑郁的分类
2.1.3 抑郁的理论
2.1.4 国内外有关抑郁的研究
2.2 生活事件
2.2.1 生活事件的概念
2.2.2 国内外关于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的研究
2.3 积极心理资本
2.3.1 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
2.3.2 积极心理资本的影响机制
2.3.3 国内外有关积极心理资本与抑郁关系的研究
2.3.4 生活事件,积极心理资本与抑郁的关系的研究
2.4 多层线性模型
2.5 问题提出与创新
2.5.1 已有研究的不足
2.5.2 问题提出
2.5.3 本研究的创新性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与过程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定量分析法
3.3 研究工具
3.3.1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
3.3.2 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
3.3.3 积极心理资本量表(Positive Psycap Questionnaire,PPQ)
3.4 数据分析
3.5 技术路线
3.6 研究假设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2 抑郁检出结果
4.3 第一次测量抑郁,生活事件与积极心理资本描述性统计与性别差异
4.4 第一次测量抑郁,生活事件与积极心理资本在专业类型上的差异
4.5 第一次测量抑郁,生活事件与积极心理资本在家庭居住地的差异
4.6 三次跟踪调查抑郁情绪和生活事件的描述性统计
4.7 抑郁,生活事件与积极心理资本的相关系数
4.8 追踪数据的多层线性分析
4.8.1 随机效应模型
4.8.2 完整模型: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
4.8.3 完整模型:希望的调节作用
4.8.4 完整模型:乐观的调节作用
4.8.5 完整模型:韧性的调节作用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5.1 抑郁的检出率
5.2 抑郁在性别、专业类型与家庭居住地的差异
5.3 生活事件在性别、专业类型与家庭居住地的差异
5.4 积极心理资本在性别、专业类型与家庭居住地的差异
5.5 生活事件和抑郁的相关
5.6 积极心理资本和抑郁的相关
5.7 生活事件和积极心理资本的相关
5.8 积极心理资本在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中的多层线性模型
5.8.1 生活事件与时间对抑郁动态的预测作用
5.8.2 自我效能在生活事件与抑郁中的调节作用
5.8.3 希望在生活事件与抑郁中的调节作用
5.8.4 乐观在生活事件与抑郁中的调节作用
5.8.5 韧性在生活事件与抑郁中的调节作用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大学生建立积极心理资本的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6.3.1 本研究存在的几点不足
6.3.2 今后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抑郁症状的自然变化及影响因素的2年随访研究[J]. 宋煜青,邓兆华,郭琦,刘肇瑞,陈红光,黄悦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8(01)
[2]生活事件与希望感对中职生抑郁的影响[J]. 李聪,凌宇,陈晴. 教育教学论坛. 2017(38)
[3]生活应激事件与希望感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影响[J]. 陆娟芝,凌宇,黄磊,赵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02)
[4]贵州省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现状水平的调查研究[J]. 吴丹萍,李启念,周媛,罗杰. 凯里学院学报. 2016(02)
[5]不同类型人际关系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自尊和性别的作用[J]. 党清秀,李英,张宝山.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1)
[6]江西省大学生生活事件与自我和谐:积极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J]. 吴旻,孙君洁,温义媛,邓稳根.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5(10)
[7]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虐待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J]. 王佳慧,刘爱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5(04)
[8]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 王福,王雨疏,麻超.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5(01)
[9]“90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现状[J]. 张凡迪.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10]心理资本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J]. 马宏丽,雷美英,刘耿,陈海燕,李杰锋,蒋敏贞,李婕,李红政. 广东医学. 2015(01)
博士论文
[1]生活事件与无望抑郁的风险以及弹性恢复[D]. 周丽华.中南大学 2014
[2]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 冯正直.西南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生活事件与农村高中生抑郁症状:积极心理品质的缓冲作用[D]. 周晴.湖南科技大学 2015
[2]浙江某高校大学生抑郁焦虑流行现况及相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D]. 金雯.浙江大学 2014
[3]高中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D]. 左莹莹.四川师范大学 2013
[4]大学生的乐观倾向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和生活应激事件的作用[D]. 易小力.中南大学 2012
[5]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适应与抑郁的关系及教育建议[D]. 周亚平.天津师范大学 2012
[6]荣格“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理论[D]. 向倩.广西师范大学 2012
[7]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及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实证研究[D]. 赵倩.山东大学 2012
[8]幽默感、情绪智力与大学生适应的关系研究[D]. 王静.曲阜师范大学 2011
[9]长春地区高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 徐默远.吉林大学 2010
[10]大学生就业心理应激、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动态关系研究[D]. 肖媛媛.华中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06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406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