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2 17:11

  本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而与之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的职业教育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中。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担。但是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出现了身体慢性疲劳、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力减弱、心理焦虑、情感空虚、社会适应能力低下、自我封闭等表现,出现了“亚健康”状态。所谓的“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非健康之间的状态,即人体没有明显器质性异常,但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会有种种不适。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为此,关注心理亚健康人群,找到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因素,有效的进行心理亚健康干预,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本文以呼和浩特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国人身心健康状态综合评估与诊断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心理资本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睡眠质量、人格特质、心理资本、生活事件压力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中心理亚健康人群的睡眠质量、人格特质、心理资本、生活事件压力与身心健康状态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总结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家庭所在地等层次上身心健康状态、睡眠质量、人格特质、心理资本、生活事件压力的差异,进而分析找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以便更好的开展对心理亚健康人群的干预。经过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在性别上,男生的身心健康状态要优于女生;在年级上,一年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表现更突出;在家庭所在地上,来自农村的学生身心健康状态优于来自城镇的学生;对亚健康的认知也会身心健康状态产生影响,对亚健康的认知和关注度越高,身心健康状态越好。 二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身心亚健康主要表现在躯体症状、认知问题,自我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上。因此对身心亚健康的干预应主要着眼于以上几个方面。 三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睡眠质量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三个方面,不同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学生睡眠各因子存在差异。 四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心理资本的自信因子、希望因子、韧性因子和乐观因子上均有性别差异。女生的自信程度、乐观程度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希望程度和韧性程度显著高于女生。来自城市的学生自信程度较高,来自农村的学生希望程度较高。 五是高职院校学生感到压力最大的两项事件是受惩罚压力和学习压力。 六是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组和亚健康相比,在身心健康指数、睡眠质量、人格特质、心理资本和生活事件几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七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身心健康指数与睡眠质量、人格特质、心理资本、生活事件均存在相关。八是睡眠质量、神经质、自信、人际关系四个因子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性,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心理亚健康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4
  • 前言14-15
  • 1. 研究背景15-19
  • 1.1 选题背景16-17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7-18
  • 1.2.1 选题目的17-18
  • 1.2.2 选题意义18
  • 1.3 研究思路18
  • 1.4 研究假设18-19
  • 2 文献综述19-25
  • 2.1 亚健康的概述19-20
  • 2.2 心理亚健康概述及界定20-23
  • 2.3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现状23
  • 2.4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干预研究23-25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25-29
  • 3.1 研究对象25
  • 3.2 研究方法25-26
  • 3.2.1 文献资料法25
  • 3.2.2 问卷调查法25-26
  • 3.3 心理评估工具26-28
  • 3.3.1 中国人身心健康状态综合评估与诊断量表26
  • 3.3.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26-27
  • 3.3.3 艾森克人格量表27
  • 3.3.4 心理资本量表27-28
  • 3.3.5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28
  • 3.4 施测方法与过程28
  • 3.5 统计方法28-29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9-58
  • 4.1 被试对亚健康认知情况的分析29-30
  • 4.1.1 对亚健康的认知情况统计分析29
  • 4.1.2 对身心健康指数与亚健康认知情况的相关分析29-30
  • 4.2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基本情况30-35
  • 4.2.1 被试身心健康指数基本情况描述统计30-31
  • 4.2.2 被试身心健康指数分布情况描述统计31
  • 4.2.3 不同性别、民族、年级等被试身心健康指数及各因子比较分析31-35
  • 4.3 高职院校学生睡眠质量的基本情况35-38
  • 4.3.1 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值情况35
  • 4.3.2 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级分布情况35-36
  • 4.3.3 不同性别、年级、是否学生干部被试睡眠质量指数比较36-38
  • 4.4 高职院校学生人格特质的基本情况38-41
  • 4.4.1 高职院校学生人格特质得分分布情况38-39
  • 4.4.2 高职院校不同性别、年级等人格特质的比较分析39-41
  • 4.5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的基本情况41-44
  • 4.5.1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得分分布情况41-42
  • 4.5.2 不同性别、年级等学生心理资本的比较42-44
  • 4.6 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事件的基本情况44-46
  • 4.6.1 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分布情况44-45
  • 4.6.2 不同性别、年级等学生生活事件各因子的比较45-46
  • 4.7 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组与亚健康组身心健康指数、睡眠质量、人格特质、心理资本、生活事件及其各因子的比较分析46-51
  • 4.7.1 健康组和亚健康组身心健康指数及其各因子的比较分析46-47
  • 4.7.2 健康组和亚健康组睡眠质量及其各因子的比较分析47-49
  • 4.7.3 健康组和亚健康组人格特质及其各因子的比较分析49
  • 4.7.4 健康组与亚健康组心理资本及其各因子的比较分析49-50
  • 4.7.5 健康组与亚健康组生活事件及其各因子的比较分析50-51
  • 4.8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人群在人格特质、心理资本、生活事件方面的相关分析51-54
  • 4.8.1 心理亚健康组身心健康指数各因子与睡眠质量各因子相关分析51-52
  • 4.8.2 心理亚健康组身心健康指数与人格特质各因子相关分析52-53
  • 4.8.3 心理亚健康组身心健康指数与心理资本各因子相关分析53
  • 4.8.4 心理亚健康组身心健康指数与生活事件各因子相关分析53-54
  • 4.9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组在睡眠质量、人格特质、心理资本、生活事件方面的回归分析54-58
  • 4.9.1 心理亚健康组身心健康指数各因子与睡眠质量各因子回归分析54-55
  • 4.9.2 心理亚健康组身心健康指数各因子与人格特质各因子回归分析55-56
  • 4.9.3 心理亚健康组身心健康指数各因子与心理资本各因子回归分析56
  • 4.9.4 心理亚健康组身心健康指数各因子与生活事件各因子回归分析56-58
  • 5. 分析与讨论58-64
  • 5.1 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指数差异性分析58
  • 5.2 高职院校学生睡眠质量差异性分析58-59
  • 5.3 高职院校学生人格特质差异性分析59
  • 5.4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差异性分析59-60
  • 5.5 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事件差异性分析60
  • 5.6 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组与亚健康组在身心健康指数、睡眠质量、人格特质、心理资本、生活事件各因子的差异性分析60-61
  • 5.7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组身心健康指数与睡眠质量、人格特质、心理资本和生活事件压力的相关性分析61-62
  • 5.8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组在睡眠质量、人格特质、心理资本、生活事件方面的回归分析62-64
  • 6. 结论与建议64-67
  • 6.1 结论64
  • 6.2 建议64-67
  • 7. 总结与展望67-68
  • 7.1 本研究的不足67
  • 7.2 对本研究的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2
  • 附录172-77
  • 附录277-79
  • 附录379-83
  • 附录483-85
  • 附录585-89
  • 致谢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军;;山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黄展;;大学生和谐心理体系的内涵及其构建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3 蒋苏芹;苗元江;;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学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年01期

5 王月云;孙维权;周红;;大学生亚健康发生成因及其预防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6 许德顺,刘永峰;心理亚健康运动处方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王希尧;大学生亚健康心理及其根源探索——从大学心理门诊看中学教育的某些缺失[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8 夏洪安;;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的成因与运动疗法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9 洪家云;对海南省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10 陈爱民;董伦红;毛小波;;深圳女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欢欢;广东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筛查及生物反馈干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2 陈军;广州地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及生活意义感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3 裴雯;不同放松训练方法对改善研究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4 罗国志;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心理干预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5 刘波;高校新生亚健康状态及其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长飞;大学生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丽;武汉地区部分高校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与干预措施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8 刘艳;高职院校学生“亚健康”形成因素与干预措施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9 万宇辉;青少年亚健康与多种身心健康问题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10 李长春;成都市部分在校大学生亚健康、睡眠质量与身体锻炼量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41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1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