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2 03:12

  本文关键词: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面旗帜,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量表测量表明:(1)所调查贫困大学生样本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状况良好;除认知维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五个维度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对照组;除两维度差异不显著外,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和节制维度高于全国常模,人际维度显著低于全国常模。(2)具体而言,在20项积极心理品质中,贫困大学生发展最好的五项品质为心灵触动、真诚、团队精神、爱与善良、希望信念,最差的五项品质为社交智慧、幽默风趣、创造力、领导能力、自制;贫困生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的品质有11项,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的品质9项,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的品质有6项。(3)在贫困大学生群体内部也存在着年级、性别、生源地等方面的差异。据此结果,本研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 教育对策
【基金】:2010年曲阜师范大学资助项目“高校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透视与反思——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编号XJ201056)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10科研公益金课题“不同类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学费实行成本分担制度以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长期存在,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困难,这部分学生即贫困大学生。截至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的贫困生达527万(占总人数的23.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春莉;刘蓓蓓;杨少文;李晓玲;;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引导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傅彩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矫正[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S1期

3 金玲玲;;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4 罗增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矫正[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5 孟万金;官群;;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08期

6 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基幸福有成人生[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11期

7 王新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11期

8 薛香;;贫困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策略探究——以常州某高校贫困大学生人格培养教育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11期

9 罗开元;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秦高亭;高校贫困生受助后的负性情感分析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3年

2 吴永祥;高校贫困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3 车凤岚;对贫困大学生人格的调查、分析与思考[D];郑州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德君;;浅析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及提升策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张秀春;;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3 陈丽香;;构建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体系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4 薛香;肖华;;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调查的分析与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5期

5 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创新的抓手[J];中国德育;2010年10期

6 张冲;俞鹏年;;“名师强师工程”铺平教师专业发展幸福路[J];中国德育;2011年05期

7 邵鹏飞;李鑫;;大学贫困生群体心理健康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8 于蕾;;论受资助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杨曦;;欠发达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温宝君;樊东霞;张彩秋;姜会;;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成因探析[J];硅谷;2009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建华;徐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体验模式探索[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宫龙江;;贫困大学生双重倾向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莺;大学生健康人格及其教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毛宝胜;高校资助类奖助学金评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3 胡侠;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状况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宏宇;关于贫困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问题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5 许玉莲;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马小芳;新疆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干预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7 郑兰;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贝贝;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成人心理健康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梁小玲;大学生谦虚心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张雯亭;我国高校学生贫困问题的伦理路径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怀超;意义与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2 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3 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薛香;肖华;;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调查的分析与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5期

5 郑祥专;;对大学生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06期

6 龙晓东,廖湘蓉,邓治文;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7 孟庆恩;大学特困生的消极心理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8 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4期

9 彭梅芬;浅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困扰与调适[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3期

10 龙晓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进 徐锐;[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李伦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高产;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作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自维;大学生积极品质评价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应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金元;李晓艳;;论高校贫困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7期

2 岳银英;;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剖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范灵芝;张琳;;贫困大学生的不良心理成因分析与教育对策[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李蓉;;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杨韶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王扬;;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10年01期

7 刘刚;李卫东;;浅谈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年03期

8 吴洪宇;;贫困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9 张俊文;;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与教育对策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褚远辉;杨红梅;;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革;蒋大力;郭秀华;刘琳;;贫困大学生生活质量调查[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宋蕊辰;;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不良表现及其原因浅议[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宫龙江;;贫困大学生双重倾向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4 杨环;;关于教育导致贫困现象的形成原因的研究[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静;;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对策[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6 吴庆;;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分析及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7 施志源;;社会转型大背景下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困境及心理调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8 熊德利;;探索适合于新形势的道德理论体系及教育对策[A];浙江省暨华东六省一市党史系统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9 王艳平;;对哈站流动人口开展预防艾兹病宣传教育对策(摘要)[A];全国铁路第五届疾病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方;;贫困大学生就业劣势与就业优势分析[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庆先;市委书记登门送上“及时雨”[N];新华日报;2007年

2 贾正胜 丁海峰;爱心铸就求学路[N];西藏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任丽梅;救助贫困大学生需要新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4年

4 仇方迎 赵凤华;贫困大学生可通过多渠道获资助[N];科技日报;2003年

5 记者 刘昊;市领导中秋节看望留校贫困大学生[N];北京日报;2006年

6 本版编辑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委 朱新峰 北京市平谷区 梁立均 江苏省灌云县委办公室 朱礼家 内蒙古大兴安岭垦区甘河农场 张玉枢 山东省临邑县委宣传部 陈金山 河北省武强县农行 杜勇壮 安徽省长丰县 仇多轩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委 刘勤 山东省定陶县 万鲁岱 山西省吉县西关村 文天德 北京市丰台区 刘妍 河南省内乡县委宣传部 张中立;如何看待贫困大学生上学难[N];农民日报;2006年

7 吴晶 郭丽琨 本报记者 李德金;中国6年资助200多万贫困大学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本报记者 张建明;市关工委针对湘南洪灾开展专项扶助[N];湘潭日报;2006年

9 黄帅 王进榜;准旗全力构筑贫困大学生救助长效机制[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10 李运海;李红晓 播种爱心[N];河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杨莉君;创造教育障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甘剑锋;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陈建国;国家助学贷款相关主体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黎春娴;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及其对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7 金学官;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雯;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及其教育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静;贫困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史广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霞;基于社会工作理念构建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陈亮;贫困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李淼;贫困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淑伟;高校贫困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成因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李力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干预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马洪玲;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万煜;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8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08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a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