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新走向——基于学科分化与综合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8-06 04:17

  本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新走向——基于学科分化与综合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学科分化 学科综合 教育技术学 教学论


【摘要】:分化与综合是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学科的发展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从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为始,到对教育学科学化的追求,再到单数、复数形式的教育科学的出现,最终又以教育学的整合为终。教育技术肇始于社会教育,再融入学校教育,然后从教学论(教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并逐步发展壮大,近年来又呈现出与教学论不断交叉融合的趋势。遵循学科分化与综合的规律,教育学门类下可以增设教育管理学与教育技术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教育管理学是从隶属于管理学科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而来,教育技术学是由原来隶属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升级而来。原来"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中的课程论独立成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学论重新分化为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理部分与教育技术融合形成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原则、方法与学科教学融合到教育技术学,形成学科教育技术。升为一级学科后的教育技术学仍姓"教"。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现代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学科分化 学科综合 教育技术学 教学论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相关学科向教育学的渗透,引起了教育学的不断分化与综合。如教育哲学、教育伦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信息论、教育控制论、教育系统论等,都是各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1]。教育技术学诞生于教育学科的分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一项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宪;从教学模式的研究看教育技术与教学论的关系[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2 李康;美国教学技术与我国教学论之比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3 李康;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应注意的四个关系[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4 郭琴;;创新推广与电化教育——对中国电化教育的反思(之二)[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5 阿伦娜;;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年表(二)[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6 孙健三;;关于电化教育名称的由来及学术内涵[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7 汪基德;朱书慧;韩舒波;;关于提升教育技术学为一级学科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8 程天君;吴康宁;;当前教育学研究的三个悖论[J];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9 瞿葆奎,范国睿;当代西方教育学的探索与发展[J];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10 郝文武;;学科和课程分化与综合的辩证法[J];教育学报;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新;;回归实践: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自我意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王德寿;;开放教育面授辅导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梁刚;;开放教育《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刘盛峰;;安徽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运行机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申卫革;;教育学立场:教育学走出困境的路径[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蒋凯;涵养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省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周兴国;卡尔的批判教育理论认识论思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8 庞正轰;物种概念的辩证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9年S1期

9 陈金江;;论大学教师师范性及其养成困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10期

10 张仲秋;;论教育技术领域中的百科全书式技术观[J];才智;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付国彬;;论自然科学学报专业编辑的科研素质[A];学报编辑论丛(第六集)[C];1996年

2 杨小微;;中国教育学:在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中成长[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3 王红伟;;浅谈高职学校管理原则与策略[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陈守煜;;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评估研究的可变模糊集途径[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郑迅;;用更广泛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以录制视频活动为例[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东方;复杂性理论观照下的教育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谭杨;我国电信业改革及其改革绩效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卢旭;教育的现代性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雷云;教育知识的社会镜像[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董立平;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杨光海;学校教育角色化问题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席梅红;教学实践智慧发展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微;大学生独立人格培养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楠楠;西藏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3 程腊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何蕾;Web2.0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燕敏;论教育学的方法论基础[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商琪;中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相薇;聋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田莉;美国专业学位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9 高岩;美国大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殷翊;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质与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2 李秉德;“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3 李康;从若干定义看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取向[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4 蔡宪;从教学模式的研究看教育技术与教学论的关系[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5 苏炜;历史的肉身[J];读书;2004年02期

6 刘小枫;“误解”因“瞬时的理解”而称义[J];读书;2005年11期

7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8 吴康宁;在假设的世界中生存——关于人的一个假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9 劳凯声;中国教育学研究的问题转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学发展的新生长点[J];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10 程天君;吴康宁;;当前教育学研究的三个悖论[J];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伟岐;;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与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现状[J];青年科学;2010年01期

2 晋一鸣;孔惠洁;;从中美学者对教育技术的定位观点看教育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6期

3 邱柏生;;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中若干理论难点探微[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4 裴新宁;段敏静;李馨;;教育技术:探索领域、价值追求和从业者的责任——与迈克尔·莫伦达博士对话AECT教育技术2005定义中的几个“风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1期

5 徐木子;;以史为鉴,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6 张景中;葛强;彭翕成;;教育技术研究要深入学科[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7 张静;;论教学过程中的对立和统一——从教学论视角探讨学生厌学成因及相应对策[J];文教资料;2010年06期

8 桑新民;郑旭东;丽塔·里奇;;规范领域发展 引领专业建设——关于教育技术定义研究历史与趋势的对话[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9 孙启林;周世厚;;比较教育学与高级人才培养——历史检视与现实反思[J];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10 郭春才;;关于教育技术“下水”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校本教研——教师个性发展的的源动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2 司银楚;;《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的教学体会[A];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梁;;基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问题逻辑型数据中心系统建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若干思考[A];2010国际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中西医结合脑病专家会诊基地[A];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脑病诊治新进展高级研讨班专家讲义及论文汇编[C];2010年

5 赵迎欢;;在着力建设特色学科过程中发展自然辩证法[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涛;吴谨;陈和平;熊庆国;;低频电子线路教学中问题探讨[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刘志民;;前言[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陆志远;;夸美纽斯适应自然教育原则的历史启示[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9 杨善发;;试论夸美纽斯的教育研究法——类比法[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10 黄学溥;;对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几点认识[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在学科碰撞中点燃学生音乐激情[N];钦州日报;2010年

2 江晓原;科学文化:直面科普的衰落[N];人民日报;2010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陈曦;“教学既要扬长避短更要扬长补短”[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孟宪华 孙继红 本报记者 王超;让学生在实践中展开理想的翅膀[N];锦州日报;2010年

5 江苏省赣榆县城头初级中学 于绪升;推行新模式 促进新发展[N];学知报;2010年

6 南阳市新野一高 魏红萍;启发式教学之我见[N];学知报;2010年

7 孙彤;湘西经贸学校 创先争优树品牌[N];团结报;2010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陈曦;“教学既要扬长避短更要扬长补短”[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山西中医学院 周然;重建中医理论体系的紧迫性与可行性[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10 孟宪华 孙继红 本报记者 王超;让学生在实践中展开理想的翅膀[N];锦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姗姗;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秀芳;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王永锋;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袁利平;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D];西南大学;2009年

6 沈书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杜智萍;19世纪以来牛津大学导师制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8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继航;从美国家庭学校的兴起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危机与出路[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爱萍;互动教学在高中英语听说课堂中的运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蔡娜;卢梭活动教学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苏媛媛;我国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学科专业必修课教材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张楠;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10年

6 郑薇薇;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安淑媛;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生学习风格与其毕业考试成绩关系的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8 郭向明;高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案例教学研究与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伍明华;消解·迷失·重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值;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28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28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0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