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深层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促进深层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学习 深层学习 资源建设 学习型社会 教育信息化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越来越多人的基本学习方式由纸质阅读转向数字阅读为主,必然要求网络学习由单纯的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跃迁,而这种跃迁要以网络学习资源的创新、优化建设作为保障。本文在论述网络环境深层学习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有利于深层学习的角度探讨了学习资源建设的七大举措:以深度学习内容为核心,建设系统化的优质网络学习资源;以创建学习资源门户为抓手,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大平台;以方便学习者为本,建立可个性化选取、加工以及便于理解与掌握的学习资源;以互动协作为主要形式,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平台资源;创新数字化学习特有的评价平台,建立促进学习自我提高的学习资源;以促进深层学习为宗旨,建立推进深层学习交流的学习资源;以愉悦学习作为追求,建立集艺术性、科学性、教育性、先进性高度融合的网络学习资源。
【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关键词】: 网络学习 深层学习 资源建设 学习型社会 教育信息化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成人终身学习资源建设研究”(课题编号:GKA103021)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阅读研究”(项目编号:08TQD012)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引领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路径和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ZDIXM056)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时代命题:加速促进网络环境下深层学习研究深层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深层学习又称为深度学习,是指“在基于理解的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正芳;;深度阅读——深度出版的深度选择[J];出版科学;2009年05期
2 张尧学;;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1期
3 王丽;谈云兵;;基于博客的深度学习研究——以苏州教育博客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12期
4 陈琳;王运武;徐华平;;基于网络的学科信息传播平台——学科网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5 李建年;;试论可视化认知工具在大学教学中的运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金吾伦;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创新特征[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宋阳梅;陈琳;;关于构建教育信息化“绿色”环境的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04期
8 陈琳;;有效网络阅读资源建设研究[J];情报杂志;2011年01期
9 谭楚子;;医治网络语境下“信息焦虑综合症”的一剂良药——谈图书馆经典作品“深度的阅读”[J];图书馆;2008年05期
10 冯锐;杨红美;;基于故事的深度学习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静;;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马莹;;建构远程开放教育中自主学习的模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黄文伟;;关于远程教育的法规政策及其问题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王明金;;基于构建主义的项目教学法的拓展[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许慧菁;;实施项目教学法切实提高计算机课堂效率[J];办公自动化;2008年18期
6 袁穗琴;;声乐小组课教学中的协作学习[J];北方音乐;2010年09期
7 何振贤;;中职《C语言》项目教学法中项目选取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0年23期
8 时贵英;刘华蓥;李瑞芳;;分组协作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3期
9 曾靓;;网络环境下项目驱动式协作学习的组织策略[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刘世华;;协作学习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英语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燕;熊才平;;利用QQ促进教师资源城乡一体化方案设计[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王小杰;;数控专业课程中的项目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3 章国英;章翔;;网格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港模型研究[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立国;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炜;面向企业培训的E-learning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涛;知识服务的语义匹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嘉;[D];郑州大学;2009年
2 石杰;广西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徐瑞;Google协作平台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友贵;数字化学习与学习型社会构建策略[D];南昌大学;2010年
5 何莉辉;网络党课的系统化教学设计与实现[D];河北大学;2009年
6 张书群;Wiki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设计[D];河北大学;2009年
7 杨好利;Wiki在中学协作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瑾;基于Cesim平台的E-learning教学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丹;网络平台支持下的城乡校际协同教研有效指导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鑫;基于WEB的协同动漫创作环境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劲松,彭超群,苏慧,张曾荣;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学术期刊[J];编辑学报;2001年05期
2 谭楚子;;后现代语境下的休闲文化与图书馆功能嬗变[J];图书与情报;2008年01期
3 孙寿山;;坚持改革创新 以产业大发展推动文化软实力大提升[J];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01期
4 于秀丽;;择善而从——对出版文化的几点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01期
5 半夏;;浅阅读:真的不是一个问题[J];出版广角;2006年04期
6 罗紫初;;论出版人的文化追求与市场意识[J];出版科学;2008年05期
7 曹良亮;陈丽;;异步交互中远程学习者教学交互水平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2期
8 钟志贤;教学设计的宗旨: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9 谭楚子;;关于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年04期
10 刘澜;;网络阅读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耿兴桂;现代电脑办公作业的人体疲劳因素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松华;建设学习型社会与教育信息化[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9期
2 朱彤;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思考?[J];山西教育;2001年22期
3 林润华;关注教育信息化[J];微电脑世界;2002年16期
4 杨震;教育信息化的落脚点是应用[J];湖北教育;2003年08期
5 魏宁;对“教育信息化”问题的思考[J];天津教育;2002年Z1期
6 王英伟;学习型社会的六大特征[J];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6期
7 徐麟;教育信息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余胜泉;;教育信息化的生态观:教育信息生态[J];软件导刊;2006年16期
9 张谦,沙红,刘冰,孔书荣;国外教育信息化的新特点与新举措[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年05期
10 王亚南;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J];情报杂志;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樊昕;孙培国;吴昭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3 胡凡刚;;教育信息化呼唤人文关怀[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朱建峰;;立足校本培训,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晓兰;陈晓慧;张杰;马萌;;教育信息化下教师角色的定位[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段宝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资问题探讨[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梁剑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8 徐福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邓长朋;;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10 张建伟;;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水林;教育信息化提高人才质量[N];人民邮电;2005年
2 罗鼎;教育信息化关键在资源应用[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3 记者 王斯敏;中外学者研讨“学习型社会”[N];光明日报;2008年
4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副厅级督学 马世豹;以更大气魄、更多精力抓好学习型社会建设[N];太原日报;2010年
5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副厅级督学 马世豹;以更大气魄、更多精力抓好学习型社会建设[N];太原日报;2010年
6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副厅级督学 马世豹;以更大气魄、更多精力抓好学习型社会建设[N];太原日报;2010年
7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副厅级督学 马世豹;以更大气魄、更多精力抓好学习型社会建设[N];太原日报;2010年
8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副厅级督学 马世豹;以更大气魄、更多精力抓好学习型社会建设[N];太原日报;2010年
9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副厅级督学 马世豹;以更大气魄、更多精力抓好学习型社会建设[N];太原日报;2010年
10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副厅级督学 马世豹;以更大气魄、更多精力抓好学习型社会建设[N];太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6 吴永和;学习资源服务生态环境构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超;教师远程培训的学习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娟;网络学习资源设计中的激励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瑞东;潍坊市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殷涯倩;研究性学习中网络学习资源管理与利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4 雷绍南;泛在学习环境下的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共享机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姜珍珍;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军委;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朱小荣;学生视角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D];扬州大学;2010年
8 徐星宇;嘉定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静鹏;基于语义Web服务的个性化网络学习资源服务系统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邰茹;浦东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51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5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