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共建智慧型课堂——以浙江省四所学校开展的实践为例
本文关键词:课例研究:共建智慧型课堂——以浙江省四所学校开展的实践为例
【摘要】:智慧型课堂的关键特征是"机智地教学",创建智慧型课堂需要研究课堂,全面改革备课、听课和评课诸环节。课例研究意味着一种教学研究方式的转变,强调深入不确凿的教学世界进行思考,以适宜智慧型课堂的探究。具体而言,它反映了"从理论的实践转向实践中的理论"、"从教的研究转向学的研究"、"从单一性研究团队转向多质性研究团队"、"从归类评级转向鉴赏批评"四个视角的转换。围绕"课例研究:共建智慧型课堂"的主题,在浙江四所学校开展了课例研究实践,从教学设计改进、三维观课框架到课例研究方案,创造性地构建了智慧型课堂。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智慧型课堂 课例研究
【基金】: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中小学课堂教学机智的生成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CHA100144)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智慧型课堂是近年来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一个概念,对于“智慧型课堂的定义”众说纷纭,人们习惯于将许多美好的词汇都加诸“智慧型课堂”之上,从而导致了概念的泛化。笔者认为,“机智地教学”是智慧型课堂最明显的外显特征和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因为实践智慧是根植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3 黄爱峰,吴昊,顾渊彦;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透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王波;;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师因素分析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5 牟映雪;论新课标下的学习方式与教学观、教学方式的转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朱成科;重塑唯物辩证法精神:原创性教育研究的思维向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谈利兵;;论“生命教育观”视域中的课堂教学[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4期
8 邹斌;教师知识与教师专业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9 刘可;曾天山;;小学教师培养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5期
10 岳欣云;理论先行还是实践先行——兼论教育理论研究者与教师的关系[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海涛;基于问题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小庆;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2 曾玮;基础教育新地理课程中的教师角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迎春;教育习俗视野下对课程改革的反思[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4 段发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生长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陶学文;试论高校课堂教学的病理性症状及其诊治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阳静;基础音乐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转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郎丽;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钱雨;课程发展中的幼儿教师角色探析——解释现象学的视角[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婷;道德共生:品德课程开发的价值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姚兰英;我国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明;;开展基于课例研究的校本教研[J];江西教育;2011年14期
2 杨玉东;;课例研究的国际动向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3期
3 安桂清;桑雪洁;;“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 教案的合作设计[J];人民教育;2010年22期
4 杨玉东;;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08期
5 朱郁华;;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年12期
6 朱郁华;;改进教研策略与技能,提高课例研究水平[J];教书育人;2010年23期
7 黄其明;邱静静;;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上海教育;2011年10期
8 霍海洪;;课例研究在美国:挑战、对策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3期
9 陈静;;主题式课例研究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10 ;课例研究应以研讨“学生的学”为中心[J];广西教育;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婷;教师在“课例研究”中合作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张晓刚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别把课例研究变成一场“运动”[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黄梅县教研室 王定成;课例研究:教学实践行动研究的重要抓手[N];黄冈日报;2010年
4 河北省藁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彦芳;每日一课:课例研究的好形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深圳市桃源中学校长 李维典;用多维平台撑起教师发展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福建师范大学课程中心教授 余文森;公开课再认识[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湖南省华容县宋市中学 丁海军;校本教研贵在“实”[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王友文;精心打磨的“课改效应”[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记者 徐德明;河东扎实推进课程改革[N];天津教育报;2007年
1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长 尚庆莲;让教师团队实现无缝链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徽;教学机智:成就智慧型课堂的即兴品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牟杰;课例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作用之意蕴[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爱军;构建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校本研究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2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52420.html